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86章 纯纯的损招儿(第一更)

第86章 纯纯的损招儿(第一更)(1/2)

    大明朝到今天,问题已然不小了。其一税基减少也就是土地兼并;其二开中盐破坏,使得边关缺粮,再加上弘治朝的这些藩王、太监、勋贵大面积奏乞……
    实际上已经让国库入不敷出。后来没办法,在王府本色禄米不足供应的情况下,就发一部分折色银。
    真是越来越不像样子。
    现在这情况让朱厚照碰上了,他肯定是想办法阻止。
    用现代话语表述他处理此事的原则,叫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以前也有很多权贵占了地的,那朱厚照暂时不追究他们,暂时啊。因为要想彻底的来个‘水至清,,老实讲容易搞出个‘二次靖难,出来。
    但这些‘新人,,想通过合理合法、皇帝允许的渠道获得额外土地,对不起,那不行。
    有能耐你就造反,咱们来碰一碰。
    如果是通过暗地里的手段非要占土地,有这个胆子也可以,只需要日日祈祷不被发现就可以了。
    回东宫的路上,朱厚照是越想、拳头握得越紧。
    这次非要抓点人,立点威不可,否则一切照旧,那他这个穿越者的影响力在哪里?
    他更不想等他登基的时候,国库还是空的,仓库里一粒存粮都没有,那这几年岂不是白白浪费?
    总不能指望他发明个蒸汽机出来,那玩意儿他可不会造。生产力的提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是精盐他还没搞明白呢。
    而且即便提高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苦,归根结底国家要治得好才行。
    人祸只要还在,你就是发明飞机大炮也不行。
    回去之后,朱厚照立马给杨廷和去了封信。
    他把张永叫过来交代,
    「日夜兼程送到青州,叫杨廷和依此办理,不得拖延!」
    「是!」
    说起来,杨廷和应该也明白,早先他还在京里时,自己就说过,若机会合适……说不准能多办几个齐宽。
    只可怜了岐王、雍王运气不好,撞见了他。
    雍王朱右枟今年不过十八岁,早早的就受封雍王,但就藩衡州,也就是刚定不久的事。皇帝特旨他留在京中过年,过年的时候,他们还见过呢。
    现在人还没走,就想把土地带走。
    第二日一早,朱厚照要照常入文华殿读书。
    讲读常仪要比第一天的时候简便很多,朱厚照也舒服了不少,现在就是读读儒家经典,解释一下意思。这些他本来也看不懂,有人解释一下,扫扫盲也还不错。
    因为太子学习后,臣子不能独对,所以也就没有人来找他说岐、雍二王之事。
    内阁那边,重新票拟之后还是被驳回:再拟。
    一直拟到有一个人出头为止。
    反正皇上心里有了路径,现在是不着急。
    现在就看臣子那边了……
    ………
    就这样又拖了三天,
    朱厚照便问刘瑾:「外庭,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吗?」
    「回殿下,还没有。」
    「那就去激一激。」太子看着书,头也不抬,不动声色的说:「找个人给他们出个主意。程敏政不是侍读雍王吗?既然走不通皇上的路子,能不能走通雍王的路子?」
    「殿下的意思是……」
    「叫程敏政上门,想办法说服雍王,撤回奏乞的折子。」
    条条大路通罗马,思路要活,动作要快,现在不正是‘仗义死节,的时候吗?
    也不知道这帮大臣在拖什么,难道不怕皇帝真的同意了,不担心那群失
    了地的百姓吗?
    不要搞到最后杨廷和这个四品官的折子都到了,朝中这些鸿学大儒还在用谋定而后动来说服自己。
    这其实太子是随意想出的法子,但刘瑾听了也觉得损。
    这样一来,要把程敏政逼成热锅上的蚂蚁了。搞到最后很容易两边不是人。
    所以说,在大明朝,还是不要得罪皇太子为好。
    这个主意不那么难办,只要找个人把意思传出去就行了,现在雍王还在京城,程敏政作为曾经侍读雍王的人,是人家老师嘛,劝上一句怎么了?
    皇帝都能劝,雍王不能劝?
    至于岐王,他已在弘治八年就藩,太远了点。但解决一个是一个。
    所以当外间这种声音渐渐多起来的时候,
    程敏政也觉得不对劲,他大概算是直觉很准的人,找到吴宽的时候,直接就说出自己的怀疑,「以往朝廷里,哪有这么……这么损的计谋?而且我在京中也未与人结仇啊。」
    他其实就是暗指,这事儿应该是皇太子在背后推动。
    不过吴宽也没有就这么听信,他是与太子‘交手,多次的人,
    「如果是克勤你猜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