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46章 落幕、闲话

第246章 落幕、闲话(2/3)

急得了你。而且,上去容易,下来难,这一点务要切记。」
    这番话说得顾左心生感动。
    在为官之道上,刘健确实是可以教他的。
    所以他起身深深作揖,「听希贤公一言,良弼受益良多,大恩不言谢,往后但有所需,一封书信即可。」
    「老夫今年已经七十二了,说‘以后,其实也没有几年了。此去山东,乃是为此心明志。所以眼下就有所需。良弼,往后在朝时,合适的时候还请多多考虑山东。山东非江南富庶之地,今年旱灾、明年水灾,民生之难,已触目惊心。见此景象,若还念及官位、荣辱,们心自问这还对得起你我所读的圣贤之书吗?」
    顾左眼神有些震颤,一个昔日的内阁首揆,这是在为山东的百姓向他这个小小的侍郎说求人的话了。
    …
    试问一句自己,他能做到吗?
    于是心中满是敬意,「国有公,大幸矣。」
    刘健放下茶杯,转而去往马车。临走之前撂下一句话:自古位极人臣还不为新君所喜的,有几人能有善终?老夫今日之结局,良弼也要多多参悟,其中有在本朝始终不倒的道理。
    顾左蹙了蹙眉头,这话……是想说什么?
    在本朝始终不倒,这可是大道理了。
    竹林之间的小道,一辆马车一路往东,这是陛下的善政,山东的百姓,不说有福,至少没有人祸了。
    皇帝对主政一方的省级官员异常重视,一些官声极好的年轻官员陆陆续续的走马上任,现在还是登基之初,往后还会更多。
    「老爷。」
    顾左听到声音才回神,他捏了捏眼睛,一辆马车独行的画面,还是令他有些感触,因而忍不住落下泪来。
    「喔……我们也赶路吧。回京。」
    老人离开,年轻人进去。这处驿站、这片竹林,相交的两辆马车停下、有几句话、随后又向相反的方向驶去。
    ……
    京师之中,大戏落幕。
    但杨尚义还没有离去,他不愿离去,此时就在乾清宫中单独于君前奏对。
    朱厚照盘腿在软塌之上坐着,他似乎可以在这位大将身上看到王越的影子。
    「回京了,便先不着急走。朕有些不便,你代朕去祭拜一下太傅。」
    朝廷中太傅有几个,但皇帝与他只说太傅,杨尚义便知道指得是谁了。
    王越死时,朝廷为他辍朝一
    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且荫补他的孙子王炳为国子监生,现在一家人应该还在京师中。
    可惜,王越后人似乎没什么才能显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越当时官声不好,没有人愿意举荐。
    正好碰到杨尚义,朱厚照心中也有些想法。
    而杨尚义在看到皇帝与他先提起王越时,心中也稍稍一宽,此次他任宁夏总兵,如此调动,背后的含义吓人。说句不好听的,他在大同面对鞑靼人不害怕,反倒是到了这里害怕。
    这其实是朱厚照的话术,他知道杨尚义会有些心理压力,所以故意提到王越。
    既然提到,他便干脆问下去,「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朕也不忍心忠良之后遗落荒野。守文,太傅后人之中若可堪大用的,你要向朕举荐,朕会给其机会,多加历练。」
    其实这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也不太会有。王越是活了七十几的人,他的孙辈都长大成人了,若是有这样的人,他自己不会和皇帝推荐么?反正王越也不是在意这种‘任人唯亲,小节的人。
    不过杨尚义知道,他自己是经王越推荐起来的,所谓知恩图报。皇帝是看他这一节。
    左思右想之后,他便回禀:「太傅的后人,微臣也去寻觅过,至今还会做些帮衬……但微臣只知道太傅颇为宠爱他的小孙女,说她知书达理,聪慧过人,只可惜不是男儿身。」
    …
    「喔,这样啊……」皇帝也有些怅然,女子为官现在还是不行的,为妃还差不多,「她多大了?」
    「也应该有二十二三了。」
    「嫁人了?」
    「没有。」说到这里杨尚义有些发笑,「要说个性,那也是和太傅生前一样,自负才情,所以寻常人难以入眼。」
    「便是一个人都没有?」朱厚照都惊讶,「大明朝青年才俊可是不少呢。况且这个年岁还不嫁人,不怕闲言碎语?」
    杨尚义回道:「就像太傅,也从未在意过。」
    「哈哈。是啊!」朱厚照忍不住大笑,随后又有些落幕,「朕还真的有些想太傅了。」
    皇帝的表情很真,杨尚义不知道皇帝是故意说给他听,还是依旧是施展的一种话术。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huann】
    「陛下……」
    「不说了,不说了。」朱厚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