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认不认识吕俊生?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认不认识吕俊生?(2/3)

三米高的黄土墙环绕这处山壁,面积约莫四百多平米的样子,正前方有一扇木质大门,右边悬挂了一块军工局的牌子。
    这里,便是组织军工局。
    “这里就是我们的军工局,不好意思,条件有些简陋,那边的窑洞群落属于抗大和党校,再过去就是总部,左边那条山沟里面就是我们的柳树沟兵工厂,您研究的立式深孔钻床已于前天运抵兵工厂,大大提升兵工厂枪管钻孔效率。”
    看着简陋到不像话的军工局总部,陈康有些不好意思,简单介绍一番,转过身指向远处,缓缓介绍延城各处的情况:“其他东西也都放在兵工厂。”
    军工局坐西朝东,地势较高,放眼望去可将延城绝大部分地区收入眼中,右临延河,往下面走一些距离就是抗大和党校。
    “下面的工地是?”庄教授示意无妨,条件艰苦没什么,伫立于军工局门口,双眼眺望下方的延城,忽然发现一处正在忙碌的工地,好奇道。
    “那里是宝塔延河北岸,处于在建状态的延城硫酸一厂,采用余同学研究的余氏七塔硫酸技术和工厂图纸。目前原型机组已经重建完毕,每天能运转10个小时,日产硫酸95吨输送到炸药工厂,生产发射药和猛炸药。”
    陈康似如导游般如数家珍,仔细介绍道:“等到厂区配套设施全部修建完毕,原型机组就能实现二十四小时运转,长时间生产硫酸,未来我们将会建造三座这样的硫酸工厂,两年内实现24万吨年产量的目标。”
    “很不错,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效率,如果南京那些人有你们的一半,也不至于十五英尺风洞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竣工,投入使用。”看着忙碌的硫酸厂工地,庄教授陷入沉默,发出由衷的赞叹,相比于南京那些只在意权力和金钱的腐败官员,这里真的很不一样。
    根据他从余华口中得到的信息,余氏七塔原型机组从运抵延城到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而已,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不仅实现原型机组重建,还将工厂其他配套设施修建的有模有样。
    什么是差距?
    这就是!
    当初由他亲自设计研发的十五英尺风洞,从开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工期延长一倍多,依然没有竣工使用,效率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对于这个工程项目,庄前鼎曾经催了不下十几次,十五英尺风洞早一日竣工,新型全金属单翼战机就能进入研发工作,可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推脱,踢皮球,经费不足……
    各种各样的糟心事不断上演,最终让他直接爆发,皇帝不急太监急,老子不伺候了。
    庄前鼎一气之下直接辞去了十五英尺风洞项目研发主任、航空发动机厂代理筹备主任等等职务,回到学校专心任教。
    “这一切都要感谢余同学,没有他研发的技术,我们什么都干不了。”听到庄前鼎的肯定与赞赏,陈康摇头说道,他可不敢居功,根据地硫酸工业全凭余华提供的技术。
    没有余氏七塔技术,大规模生产硫酸就是空谈。
    余华听到来自于旅长的吹捧,有些无奈和头疼,整个人只得眺望远方一点点成形的硫酸一厂。
    旅长的吹捧固然舒服,但余华感觉自己有些招架不住。
    林婉静静站在旁边,一双清澈的眼眸看着余华,嘴角含笑,并不说话。
    “庄教授,兵工厂这段时间正在仿制中正式步枪和六十毫米迫击炮,您可以去参……”
    “陈康,庄教授他们舟车劳顿,我们先进去让他们安顿下来,有什么话等下再说。”这时,刘将军打断准备继续讲下去的陈康,提醒道。
    “忘了,忘了,庄教授,余同学,还有林同志,请进。”陈康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邀请众人入内。
    一行人进入军工局,由军工局同志引领安排住处,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但军工局仍旧给三人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待遇。
    住宿每人配单间窑洞,三餐标准按照小灶级别对待,安全方面更不用说,配备来自于总部保卫团的警卫员,提供二十四小时保护。
    住好吃好保护好,这是来自于大窑洞的直接命令。
    ……
    十二号窑洞,这是余华配备的单间窑洞。
    窑洞内凉爽舒适,余华趴在炕上,正在收拾被褥。
    “咚咚!”这时,窑洞房门轻轻敲响。
    “请进。”余华回应一声。
    “报告首长,我叫吕俊羽,是您的警卫员。”房门推开,警卫员吕俊羽走了进来,站着军姿,挺直背脊,大声报告道。
    洪亮且有力的声音响彻窑洞。
    余华转头望去,怔了一下,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警卫员映入眼帘。
    高大!
    这是余华对于吕俊羽的第一印象。
    具体有多么高大?
    身高接近一米八五,体型轮廓比正常人大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