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天下藏局 > 第三百六十五章 三花聚顶

第三百六十五章 三花聚顶(1/2)

    我们立马屏住了呼吸。
    为了保险起见,我特意将黄山鼠的手机给调成了静音。
    手电筒的光线越来越近。
    月光之下来了四位汉子,他们拿着手电筒往四周照了几照。
    其中一位站在原地,开始用手机发信息。
    不一会儿。
    我手中黄山鼠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信息过来:“老黄,你特么人呢?”
    到底要不要回他?
    也不知道怎么回。
    索性不回。
    “这死老黄,还跟以前一样胆小,估计带着那帮外地厨子到这儿就走了……这特么到底是哪座墓?”
    “大哥,绝对是那座墓!”
    “你怎么确定?!”
    “因为这边上没其它墓!”
    “滚尼玛的!”
    “……”
    这几个货明显是发丘天官,因为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一块铜印。
    铜印最早是曹操麾下发丘官戴的,上面印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几个字,据说这玩意儿能避鬼神,后来学发丘官一脉技术之人都喜欢弄一块铜印挂在身上。
    其实没啥作用。
    图个心理安慰。
    这里简单说一个概念。
    盗墓这行当没有师承宗门,只有技术流派。
    也就是说。
    盗墓贼不可能像少林、武当一样师父带徒弟一代一代传承,毕竟这是脑袋别裤裆里的活计,容易挂掉或者进去,传不到几代就断了。
    江湖人口中所谓的搬山、卸岭、发丘之类的,只是使用这一门的技术和规矩而已。
    比如,一位普通农民,如果从事盗墓行当了,他觉得发丘天官这个铜印比较帅,弄一块挂身上,盗墓时按发丘天官的规矩来,那么他就属于发丘天官。
    改天他将铜印一丢,弄几张道符,盗墓之前先在墓室四周烧上几圈道符,又可以说自己是搬山道人一脉。
    国内盗墓当行,若按照南北地理位置来区分派别,辨识度反而还会更高一些。
    但不论是什么流派,挖鬼货发大财才是唯一目的。
    像有些小说里面说某些门派下墓为了专门找珠子,不为发财,反正我是没见过。
    一位发丘天官亮出了刀,大声鼓劲道:“哥几个,等下都别怂!”
    “这一单要是做成了,可保十代富贵!”
    其他人闻言,也纷纷亮起了刀,迅速从甬道口进去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今天他们根本不是盗墓,而是抢宝。
    为此,他们完全不需要探测墓地机关、找进墓口、测氧气等步骤,在他们眼中,我们已经先进去了,按我们趟过的路下去,直接抢琴才是王道。
    他们进去才不到两分钟,估计人还没摸到主墓室,又有两个鬼鬼祟祟的人上来了,一位五十来岁年纪,一位二十多岁。
    这两人都背着布袋子,袋子上面有八卦图案,口袋外甚至还露出了几柱长香。
    搬山道人到!
    搬山道人盗墓比较有特点,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单独行动,即便是组合,基本上都为父子,他们会一些轻身功夫和简单辟邪术法,对尸体也比较尊重。
    这两人如同鬼魅。
    到了甬道口,他们一声不吭,互相比划了一个手势,两人一前一后钻了进去。
    从他们出现到进入甬道,前后不过几十秒工夫。
    低调的行动派!
    我预计这两位搬山道人下去之后,会找一个地方藏起来,最后再出手,神不知鬼不觉地夺宝。
    肖胖子想说话。
    卞五一下捂住了他的嘴。
    因为又有人上来了。
    这群人有六人,为头的是一位倒立眉,其他人全是五大三粗的壮汉,身上背着皮筋弩和鸟铳。
    “奶奶的,发丘的和搬山的竟然想跟我们抢东西,简直活腻歪了!”
    “黄山鼠也不是什么好鸟,竟然吃三家!等下逮到了他,把另两家给他的钱也抢了。”
    “大哥,什么时候动手?”
    “现在!老三,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一波晕菜!”
    那位叫老三的人闻言,立马拿出了背上的皮筋弩,弩头装着像牛屎一般的丸子,他用打火机点着了,站在甬道口,朝墓室里面连发了十弩。
    即便我们在外面,也听到了里面传来了闷响。
    一种火硝爆裂的声音。
    甬道口里面顿时传出来了一股浓烟。
    倒立眉见状,哈哈大笑:“十秒之内,这两帮家伙不晕,算老子输!”
    看来刚才射进去的是一种能让人晕厥的烟雾弹。
    这几人很明显是走光货的。
    所谓走光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