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3章 以理服人

第13章 以理服人(2/3)


    李自敬是李家老三,李自成弟弟。2
    “二叔,你可算回来了。”
    李过是老大的孩子,只比李自成小三岁。他爹是过继来的。3
    眼看米缸马上要见底了,李过正寻思着去城里找救济。
    李自成踢了他一脚,“快去烧火架锅,先吃饭。”
    李自敬和李过看着地上堆满的大包小包,口水不争气的流了三尺长。两人答应一声,忙不迭跑回屋里忙乎。
    这时听到动静的邻居们纷纷出来看热闹。
    李自成客气的叫他们一起吃饭,众人半点客气都没有,老爷们儿赶紧催促自家婆姨去帮忙。
    这帮人早饿急眼了,感觉都能吃下一头牛。
    李诚上前搭话,“黄来娃,有没有见着我家大亮。”
    李自成瞎扯道:“好着呢!吃得白白胖胖,长了有十斤。大前天我还看他读书写字呢,说是要上京考状元。”
    李诚刚喜笑颜开了一瞬,这下又拉起了苦瓜脸,“可不敢胡说么,哄老汉做甚哩。”
    这老汉也不是个好货。
    将来他会变成带路党,帮知县老爷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话说回来,一个庄稼汉能扛得住县太爷的威压?不过是为求得一条小命罢了。都是可怜人。
    所以李自成也不想为难李老汉。
    相比提出挖坟主意的吃屎货艾诏,那就是个斯文败类,不能给好脸色。他也算读书人?就算是普通人家的祖坟被刨了,你看看对方什么反应?何况是李自成这种造反起家的一方枭雄,把艾诏剐了是正常操作。
    常峁墕今晚比过年还热闹,一帮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泥腿子美坏了。
    这里早先有十五户人家,分住在二十孔窑洞里。李家算“大户”,独占四孔窑洞。因为连年饥荒,现在只余七户人。
    几十口人在闹哄哄中难得吃了顿饱饭。
    李自成收到的恭维话能装满三箩筐。
    后来把他搞得不好意思了,又给每家送了五斤小米五斤高粱。
    当时就有人跪下磕头了。磕头算个啥,为了吃上一口饭,很多八辈子老实人敢去杀人。没挨过大饿的不会懂。
    当晚,躺在炕上,李过开始一一细数半年来的光景。
    附近十几里内谁家死绝了,谁家卖闺女了,谁家逃荒了,谁家小孩儿丢了,总之就是一个苦字。
    刘宗敏吵吵道:“早他娘该反了!老子窝囊够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活一天算一天。头掉了碗大个疤,算个求!”
    李自敬吓得翻身爬起,惊慌道:“可不敢乱说。”
    李过超兴奋:“驴日的!咱们先去抢艾土豪!他家毛驴连高粱都不吃,藏的几窑洞麦子都发霉了。”
    这话又把李自敬吓得一哆嗦。
    他急忙转头看李自行车,“二哥,可不敢听求娃子胡咧咧,要杀头的。”
    李过嘁了一声,“叔啊,我比你还大着两岁,谁是求娃子?”
    李自敬一巴掌扇过去,“讨吃货!么大么小。”
    李过拉起破被子蒙住头,嘀咕道:“求像!没卵子!活该饿死!”
    这后生从小爹死娘改嫁,完全是野蛮生长,说出什么话都不奇怪。
    一旁的刘宗敏偷偷笑的直抽抽。
    李自敬又要发作,李自成踢了他一脚,“安生睡,明个再说。”
    李过和李自敬都闭嘴了。
    李自成十六岁当家,又做爹又做妈,把两个猴娃子拉扯大不容易。他们不服不行。
    夜深人静。
    李自成暗暗叹息,这年头,像李自敬这类老实巴交的人,最后结局只能是活活饿死。
    因为后知五百年的李自成清楚,今年依然大旱,要到明年五月份陕北才会降下三年来的第一场雨。
    别高兴,后年又是整年不雨。
    有几家老百姓的存粮能坚持住?
    看看崇祯元年马懋才上的《备陈大饥疏》——
    “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则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
    更可异者,童穉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更无踪影。后见门外之人炊某骨以为薪,煮某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
    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矣。小县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