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26章 土豪

第26章 土豪(1/4)

    袁宗道找来报说有朋友拜访,李自成作别几人离去。
    艾毓初也没空瞎扯淡了,匆匆去忙乎赈灾之事。
    一场小聚会也就散了。
    李自成回到班头公房,沈小西儿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沈老西儿在收了第一次赃物后回转老家,榆林的买卖交给了大儿子沈一石。
    沈小西儿此次来访,一是为躲“流贼”;二是想打听什么时候再做买卖。
    毕竟那家小当铺是因为李自成才设的,老不开张的话也没必要一直维持下去。
    李自成听完后有些为难,“再等等吧,一时也没下手目标。”
    沈小西儿眯缝眼一张,“班头,兄弟倒是打听到一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
    ……
    当天后半晌,艾毓初的三座粥棚就立起来了。
    而且有他带头,乐捐人数大涨,最后共出粮三万八千多斤,银六百多两。
    知县王象兑笑得合不拢嘴。
    米脂一没起流贼,二没丢城,三饿死的人少,无过就是功。这就是政绩!
    王象兑还亲自表演了在锅里插筷子不倒,以示粥稠。
    乌泱泱的人头涌动,饥民们端着破碗把粥棚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自成安排张成带捕快维持秩序,不好好排队的也别客气,棍棒伺候。
    没想到还在里边抓了一个贼。
    真是奇葩天天有。穷的都要领粥喝了,你能偷到啥?
    更奇的是他还真偷到三钱银子。
    只能说免费的粥就是好,不论贫富都想来蹭一碗。
    头一天还算顺利,第二天可不得了了。
    大清早城门还没开,外面就围了成百上千人。
    王象兑得报,匆忙穿戴好登上城墙一看,我的天爷啊。
    他慌了。
    或许还有更多饥民正扶老携幼在赶来的路上,可粥是有限的,放完之后呢?
    届时上万人聚在城里,又没了吃食,必然会引发骚乱。
    王象兑召集臭皮匠们一通商议,最后决定城里只留一口锅,另外在北门和南门外十里,以及无定河西艾东庄,三地各设粥棚一座。以分散饥民。
    李自成原本只捐了一万斤粮,五百两银子,得到沈小西儿报信后他把捐赠额翻了一倍。
    反正很快又要打土豪了,而且存粮太多起事后也不可能都带走,还不如散了好。能活一命算一命。
    艾毓初真想不通李自成从哪弄来的粮,居然还都是麦子和大米。他只能感叹半仙果然好本事。
    李自成不愿出风头,拒绝小艾在功劳簿上记名。
    那怎么行?
    赈灾是天大善举,上报之后说不准皇帝都要下旨表彰。
    李自成拗不过,一时大意署名赵得胜。这下提前暴露假名,又要重新起绰号了。
    知县王象兑端详着花名册直撮牙花子,赵得胜是哪个土豪?这年头竟然还有做好事不留真名的?
    一般士绅但凡做些善举,没把牌坊盖到天上就算谦虚了。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也挺开心,米脂还是挺富裕的嘛,那他的粮饷是不是要再加三成?
    王象兑这才想起还有一尊大神没打发走呢。
    他清楚,以眼下情况,不可能再从里长手中抠出多少粮食。所以干脆把赈灾善款抽出五百两孝敬给军头。
    曹文诏不大满意,纠缠一顿,又多取了两千斤粮,健骡若干头才罢休。率关宁军往榆林征剿王嘉胤。
    老曹是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
    崇祯二年底,他随袁崇焕入关勤王。
    三年初,拿了尚方宝剑的曹文诏率领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在玉田埋伏建奴,因鏖战有功升参将。
    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马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因为收复四城的功绩,朝廷给他加官为都督佥事。
    六月,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领关宁军入陕征讨流寇。
    李自成目送大队离去,心里有些忐忑。
    关宁军个个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拦裙,一看就不好惹。你说你不去杀鞑子,跑来缴农民军干嘛?!
    唉!
    米脂县这次赈灾只持续半个多月就结束了。
    雁过拔毛是肯定的,至于有多少钱粮落在老百姓肚里,没人在乎。
    李自成也懒得掺和,心意到了就好。
    现在革命军的几员大将勉强操练出来了,随后招精兵四百余,让他们去教导。
    如果不考虑那些因为长期饥饿而造成的营养不良,古人的身体素质要比后世人好太多。
    恶劣的生活、卫生、医疗环境下,相当于以死亡率为代价对人口进行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