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26章 丧事喜办

第26章 丧事喜办(1/4)

    屋内济济一堂,堂下鸦雀无声。
    李自成绷着脸:“泉掌村修了烈士公墓,你给我看好喽!将来但凡有丁点闪失,你们一个个全部人头落地!”
    “鄙人谨遵大将军令。”县丞狄遵制汗流浃背。
    县丞也是流官,要是运气不好,可能革命军一走他就玩完。指望不上。
    李自成又看向几个地头蛇,六房吏员和三个班头。
    “你们都是本地土著,劳烦费点心。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将来亏不了你们。”
    “一定一定……”
    众人纷纷小鸡啄米,满口应承下来。先混过眼前再说。
    之前泉掌村有个大地主对抗“天兵”,被剿灭后抄了家。一千多亩田产均分给了佃户、村民,希望他们也能照应下公墓。
    可怜李守信才刚被清退,他儿子就没了,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自成好言安慰他一顿,又加倍抚恤。
    李自甲是第二个阵亡的亲戚。将来革命军征战四方,李自成的亲朋故交还不知道要死多少。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革命军在稷王庙前搭了几座巨大的灵堂。
    稷王庙原在山里,老爷们觉得前往祭拜不便,于是就拆了盖到城中。
    狄县丞带着衙役们忙碌一通,又在灵堂四周饰以白布,门口摆放无数纸人、纸马;里面上百口灵柩一字排开。
    百十多个和尚在念经。
    李自成忍不住小声说道:“怪能折腾的,请几个道士做下法事就好了么。”
    冯起龙小声回了句,“和尚比道士便宜,里面还有一半是咱自己的,钱都不用。”
    这理由果然强大。
    李自成登台发言时,下面各色人等感慨万千。
    一个小贩羡慕道:“那些人死的倒也风光,没白活一场。”
    旁边人附和道:“可不是么!刘拐子五十多岁的人了,佃户干不成,给刘家扛长工都不要,还能活几年?就跟着出去推一回车,这下给家里赚到二十两银子。你看看!”
    “闹不懂革命军怎么想得,不就是一条烂命吗?能值这么多?”
    又一个人开口:“马的!早知道短毛老爷这么大方,那天我也出去打了。”
    “嗬!你不怕死啊?”
    “刘拐子死了?我腿脚灵便的很,随便糊弄一下假装蹭破皮就能白得三十两,上哪去占这么好的便宜?!”
    “……”
    话说县里首富死掉时都没做这么大场面,老百姓围观了和尚念经,又听了一顿吹拉弹唱,最后压轴的几家戏班子轮番登场。
    原本悲痛的葬礼,摇身一变成为歌舞盛会。
    围观群众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李自成对效果挺满意。
    丧事这玩意儿名义上是给死人办的,实际上主要是为了给活人看——收买人心虽然难听,但差不多就这意思。
    虽说一死百了,但是小喽啰们知道死后会有一大笔抚恤,还能被隆重安葬,他们面对死亡时或许能坦然一些,勇敢一些。
    不妥之处是这回李自成一冲动,给的抚恤太多。下次要打脸了。
    做完表面工作,后面抬棺去公墓的事李自成就懒得掺和了。当然,不能说大统领不重视,那些棺材每个都是三十二人抬,风光大葬。顺便让稷山人出个劳力挣点辛苦钱。
    李自成还要继续笼络活人。
    表彰会开起来,功臣们披红挂彩,跨马游街。
    李自成又跑去慰问一番伤兵。
    蒙古大夫们看到大统领来了,赶紧上前请教外科手术技能。
    真是一群庸医!
    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记录了疝气修补、割痔疮;延至秦汉,甚至南北朝时外科都很兴盛,有《刘涓子鬼遗方》为代表;宋代就有专业镶假牙、补龋洞;剖腹产也早有。
    远的先不说了。
    二十多年前即是大官又是医生的王肯堂,在书里记述了肿瘤摘除术、甲状腺切除术,刚门闭锁症的成形术、耳外伤缝合再植术、骨伤整复手法与手术……
    他对这些手术的消毒方法、手术步骤和护理手段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
    还有即将去世的陈实功,外科圣手,会截趾、下颅骨脱臼整复、骨结核死骨剔除、鼻息肉摘除、食管气管缝合……
    关于食管气管缝合,老陈治愈过好几个。
    有人为了考订真伪,还用鸡实验,“鸡瘟相次死,或教以割开食囊,探去宿物,洗净,缝囊纳皮内,复缝皮,涂以油,十余鸡皆如法治之,悉活。庄家所宜知,且华佗之术不诬也。”
    看上去非常牛啊!简直不可思议!那后来中医怎么变成糟粕了?
    早在程朱理学被推广之前,医者们就开始内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