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末常熟知县耿橘曾记,当地田租每亩交租不过一石二斗……佃租呀,一石二呀,比李自成老家的亩产都高。1老耿为官清正干练,后得罪上司钱谦益,愤而辞官。耿橘精武艺,有名徒石敬岩。石又教过吴殳长枪。
再看崇祯年的松江——
“崇祯三年庚午,年荒谷贵,民多菜色,郡县施粥赈饥。予时尚幼,未知物价。然越二载,壬申夏,白米每斗价钱一百二十文,值银一钱,民间便苦其贵,则庚午之米价,概可知已。迨秋成,早米每石价钱止六百五六十文耳。”2天启时一两银子兑换六百文,崇祯初也差不多,后面才慢慢上涨。但是铜钱又有很多版别,不能简单换算。后面再水。
也就是说那边即使遇到年荒、青黄不接时米价高昂也就一两银子一石。老乡们居然还嫌贵。
崇祯五年秋后一两银子甚至能买两石大米,便宜的没法说了。
和陕北一比,简直没法比……那边现在高粱的价格是江南大米的十几倍。
江南人民真幸福。
其实更好的出路是从南洋,比如暹罗、吕宋等处买粮,加上运费也比江南粮食便宜。
只是敢跑那一线的人不好找。
王重新听完后心算了一下,说道:“南方海运没跑过,要是从湖广买粮,再转陆路千里奔波,就算一切顺利,那一石米最少最少都要三两银子往上。”
距离远交通不便是一个问题,半路还要被吃拿卡要等等原因,粮食拉过来当然就贵了。本地暂没遭灾,市面粮价才一两出头。
当然,不好在附近大规模买粮。毕竟李自成除了自用外,还要放粮赈济百姓。现在搜刮了粮食,将来饥荒就会更严重。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无论粮价多高,我照单全收。只为救万民于水火,功德无量。”
李自成继续说道:“焕宇兄若有意,可预先谋划此事,不急于一时。若不愿,咱们再谈其他买卖。”
王重新犹豫片刻,小心问道:“大统领既然心怀百姓,为何……”
“大明没救了,早死早超生。如果革命军不努力,十年后就是关外鞑子肆虐天下。时不我待!”李自成斩钉截铁道。
“这世道难活啊……”王重新长叹一声。
他在天津有买卖,人参鹿茸都收,对鞑子熟。
王重新说买粮的事他要考虑几天,李自成表示理解。以革命军的家底又拿不出预付款,谁敢轻易冒险和“流寇”做几十万银子的交易?
贾富贵脑子活,又问起刚才要再谈啥买卖。
李自成说道:“玻璃!现下此物都是从西洋过来,咱完全可以自己造。”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蜻蜓眼”,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与兴盛于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不同。搞不懂是不是自己造的,如果是的话,后人为啥不玩玻璃了?
王重新愣神的工夫,贾富贵已奉上一吨彩虹屁。
“大统领,小的家里有个玻璃杯,端的是晶莹剔透,买来花了八两银子;还有个镜子,小娃子巴掌大就要三十两。这买卖有的做。”
王重新疑惑道:“据说那镜子在泰西也只出于一城,其中奥秘外人不得而知。大统领也懂此物?”
李自成大大咧咧道:“小把戏!轻而易举。”
王重新不由得眼热了,这可是一桩大富贵。
贾胖子又说道:“我早想把家里的窗户纸换掉,只是一直买不到大块平整玻璃。说是这东西易碎,番人也不愿装船贩运。”
李自成笑道:“何止替换窗户纸,你要乐意,纯用玻璃搭个透明屋子都行。”
“是啊?”贾富贵惊掉了眼珠子。
两位商人当即就围绕新生意讨论了个热火朝天。
玻璃原材料不用出上党就能找到,技术上也没啥难度。虽然大块玻璃可能气泡多点,带些绿色等等,反正品质肯定远超洋货就行了。
李自成让他们各出五名可靠学徒,跟着学一两个月应该能拿下。
贾富贵、王重新美坏了。
吃晌午饭时,三人闲聊中提到了附近的陈家。
陈家祖上“有志于用世,不售,退而为鼓铸,治生有计,家日以裕。”
科举不成就跑去经商了。发家之后,子孙读书得力,做到了陕西按察使。
王重新和他们是邻居,表面关系过得去,背地里却互有怨言。
因为陈家有人做官,抖落起来后看不起商人了。
陈三乐的女儿嫁给了一山之隔的王国光之孙。
老王头为官四十年,万历间任户吏二部尚书,曾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
只从侧面也说明了陈家声望。
到了小一辈,陈昌言去年刚中举;陈昌期颇为博学,却屡试不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