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41章 把话说清楚

第41章 把话说清楚(3/4)

类认识的多,将来能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张道濬本人也确实有些才干,而且为官多年,曾身居高位,见识不凡。虽说是个官场老油条吧。
    “西虏入新平堡……(张)阴走上谷侦之。则汉虏争市,杀其使致变也。”
    “袁崇焕主表饵之计,以西僧唁建州。御史毛羽健右之。(张)公言之强,引去。十月,蓟镇陷,长安戒严,公投袂起,引二十骑反首x舍而东。至真定,值御史刘芳;至良乡,值吏部郎中龚世法。俱趋朝,闻警却行。宿涿州,又晋人入援宵遁。庚午元日抵彰义门,馁甚,啖菜羹,恨不饮老上之血。”
    (张是个“扫把星”,投谁谁跑,一仗没打。)
    “以建储迁都指挥使,拜左军都督同知,治德陵。(张)请旬日奏上(完工),同事悚慄。宝城辇黄土,每丈费十有八金。公语少司空沈演、太监孔有源曰‘左阜之土可移也’。事闻,以宗伯徐光启、博士杨邦庆遣视,如公言,省费巨万。”
    (铺一丈黄土垫道要十八两银子,大明哪里穷了。)
    “公遇事风生,好言大计,故于人多隙。”
    ……
    除了张本人的原因外,李自成看在他爹的面上也要挽救一下他。
    他爹张铨当初巡按山西,痛陈加派弊害,“谓竭天下之力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请停止剥削,联络人心,以固根本,不可驱之使乱。”
    多少还有点良心吧,天启年也死在辽东了。
    在老奴进攻沈阳前,不断派人伪降以为内应。驻守沈阳的总兵贺世贤等没有详细查验一概收之为己用,多达三千人。巡按张铨等人劝阻经略袁应泰不可轻收降夷,但是袁不听。唉!1
    袁应泰解释说:“知否西夷(蒙人)之逃荒者乌虑千百万,如流之东不可御,走我我不收即走奴矣。奴一旦而收此千百万众,是一旦而益千百万精兵也,势益强矣。【只今奴众未满万人也】,我已弗能当若此,若更益千百万精兵,其为我难可言哉!向所以亟竭力收之,一段苦心,不欲更借寇兵益强彼而弱我也。”(满洲太君不满万?[发呆]不好这样贬低自己吧?)
    老袁当然也做了防备,“查其无它,可用以战,方始发各营。”“各收壮夷丁一千名分配各队,是每汉丁五十人,夷丁五六人也”。
    当时干旱与严寒造成蒙古牲畜大量死亡,引发蒙古诸部饥荒。逃过来的人太多了,何止上万,哪能一一查明白?
    同时投奔努尔哈赤的蒙人也多,他开了仓放了粮。后来被吃穷了,于是老奴对他们说“留藏种子,以备本年耕种,不再发给尔等新粮。无牛之人,以马、骡、驴耕之。”
    蒙人有很多不愿种地,吃饱后就逃了……
    大明这边袁应泰下令辽东各地给蒙古降人发放月饷,“壮者人二两,老弱妻子人五钱”。
    督饷辽东的户部郎中傅国和巡按张铨反对,“本奉命以度支金钱养兵,未闻养夷”。
    还有理由——“今之投降西夷(蒙人)也,即非东夷(建奴)与我敌者。西夷又以逃荒故,皆奄奄欲死之众,非实控弦能作难者。即收之,不过如秦救晋饥耳。
    彼非投降,我非收降,本与东局风马牛不相及也。即来者果是东夷,心亦不可知已,不可概不察所来,漫漫收之,开门揖盗。
    况为西夷之逃荒明明者?我自奉命剿东夷,而何以收西夷之逃者为收降也……今民力已竭于加派,内币亦匮于频发,天下方瓶罍交罄,肌骨层剥,是何等时,而以养兵不足养夷,是割我民之臂以喂鹰也……”
    袁应泰又与各官员商议:“权以皇赏之三百万饷夷也。”
    各官员“皆不敢应诺”,并加以反对,“皇赏有命曰‘有功者赏’。就食之西夷何功乎?各道亦何敢专予赏?”
    没等他们争辩明白——
    沈阳贺世贤出战失利,想回城已经晚了,内应鼓噪,城内大乱。尤世功到西门救援贺世贤,结果被辫子军击溃亦战死。1亲历者傅国《辽广实录》说贺世贤诈入浙营导致浑河之战浙兵战败。应该不大靠谱。应该是“同时有参将何世延者,降奴,遂讹为世贤云。”
    当时川浙援兵正在半路,沈阳被破后张铨要他们撤退回辽阳。但是众将领意见产生了分歧。(辽兵浙兵川兵互有矛盾,不齐心)
    裨将周敦吉力言:“我辈不能杀贼救沈,在此三年何为?”1周原为四川永宁参将,奢崇明叛乱有他的原因,先论死后派辽东效力。
    于是“石柱兵先进,渡浑河,诸营继进”。然后……鞑子轰开川兵阵型用的火炮、炮手来自刚拿下的沈阳。
    令人痛惜!
    之后几十年,论明军和金兵的战斗力差距,不如说战意差距,几乎再也没有主动出击,更别说以少打多的情况出现。甚至发生过几十个金兵撵着几千明军跑的事情。
    鞑子天生战力超强?当然不是。
    早期“每惊传官军至,则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