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51章 大明没多少强军了

第51章 大明没多少强军了(6/7)

想大规模招降夷丁为我所用,跟上面打了几个月口水战,最后被调往延绥,换来了杜松。
    老杜打仗也多靠夷丁,“榆林武卒素称雄於諸镇,然冲锋破敌大抵皆恃夷丁。”
    由此看,大明边军也就这样了。
    当然话说回来,军内除开吃空饷的,再裁汰四五十岁的和十三四岁的老弱以及疲癃残疾者,给剩下青壮们吃饱,人家未必不能打。都是人,都是一颗脑袋俩胳膊俩腿,谁比谁弱?
    徐光启曾廵历通州昌平二处三座军营,其兵源来自山陕河南,刨去已调去援辽的外,还有七千六百七十六名。
    那些剩下的兵,上等兵没有;中上等、中中等兵勉强能凑出来一千九百人,他们属于“稍堪教练,亦极费力”;中下等兵二千一百二十二名,“堪为火兵杂流”;剩下的四千人“俱不堪用”,“大半悉应退回”。
    徐光启最后总结说:这3营兵七千多人,略能操兵器的不过二千;勉强充数能打杂的不过四千;求其真堪教练后能成为精锐者,不过一二百人而巳。
    有可能成为精锐的兵不过一二百人!
    少到可怜?
    再看徐光启眼中的“精锐”标准:力举五百斤以上;穿戴盔甲四十斤以上又须精悍矫捷……
    力举五百斤啊,我的个娘哎!
    还有,弓矢于三十步外,三寸之的,百发百中;鸟铳于六十步外,三寸之的,百发百中。
    3寸靶子多大?没有半张嘴大,距离三十步、六十步还看得清?还要百发百中?
    大明精兵恐怖如斯!
    然而,李自成想说的是,老徐毕竟只是一介文人,他的练兵标准已经严重脱离实际了。那种要求没有丝毫意义。
    你要说他练的是特种兵,那也练错方向了。
    ……
    大明除了卫所兵、京营、边军,还有些地方军。包括巡抚标营、团练和募兵。
    巡抚标营也能出动一二千,其中或许有几百能战家丁,余者稀松平常。
    团练比卫所兵强的有限,守城还马马虎虎可以卖力,因为他们都是本地人。但是野战不堪一击。
    募兵大概也能看做是团练的一个变种吧。
    募兵当中的代表是白杆兵。
    他们山地作战能力过硬,士卒勇悍,早期对阵鞑子也不落下风。弱点是没有骑兵,也没有火铳火炮。
    熊廷弼对他们评价颇高,“川军心力颇齐而皆徒步”。
    白杆兵常备有四千多人。去年入卫京师,等鞑子退出关外后,秦良玉带一部返回四川。秦翼明、马祥麟、张凤仪带着两千兵仍然驻扎京畿没回家。
    此外,西南各土司兵的战斗力也类似。
    “湖广、四川、贵州各土司兵生长悬崖峻坂之间,利臂轻足,性悍嗜杀与虏相埒。且素有藤盔、毒弩等器械。”
    广西狼兵现时又叫“俍兵”、“杀手”,也是山地步兵。因为他们“所过剽掠劫杀,鸡犬不遗”,“所在辄肆荼毒,xx妇女、劫掠财物、毁坏屋宇,良民横罹锋刃者不可胜数……”
    所以到万历时,除了白杆兵外,朝廷已经不再征调其他土司兵作战了。
    靠近缅电越楠的土司兵有成规模的装备鸟铳,不过暂时又遇不到他们。
    所以,只要革命军装备了火铳火炮,又在平原对战,杀败前来“剿贼”的土司兵没啥难度。
    江南浙兵自从戚继光死后已经不足为虑,尤其还被自己人灭了。再往后,张名世和戚金带了三千三百人参加了浑河之战。
    张名世曾因“缓师纵贼杀良”而获罪下狱,但因援辽用人之际得到起复,募浙兵三千援辽。
    戚金曾追随戚继光转战南北,可以说是嫡传。但他从高丽回来讨薪失败后就归家养老了。到浑河也只带了老家安徽定远类似于民壮的三百人。
    戚金训练了新浙兵,但短时间内效果有限。
    熊廷弼评价他们“南兵虚而猾,所恃狼筅及枯木竹枪多不中用。”
    可见这只浙兵已经跟之前的戚家军或者说义乌兵没多大关系了。
    然后,“四川石柱司女官秦良玉率兵三千援辽,所过无犯。至通州,偶与浙兵相触格斗,地方官谕解,旋止。”
    “情节起于片言之争,遂成大斗之隙。两兵杀伤未己也,而毙及民命矣;混抢行李未己也,而折及民房矣。炮声与喊声齐鸣几至天地动摇,城砖与瓦屋皆震。”
    自己人先打了个狗血淋头。
    到浑河之战,双方都跟鞑子拼的很顽强,然而一前一后几乎全军覆没。
    浙兵彻底退出舞台。
    ……
    募兵中的一些代表如山东“长杆手”、徐州“箭手”也早落寞了。河南毛葫芦军还在。
    毛葫芦军起于元末,因士卒所用箭囊为皮毛制成,状如葫芦而得名。
    豫陕鄂三地交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