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的这些土寇中,最有名的要数交城任亮。
交城是个好地方,因位处汾水、孔水交汇处得名,地肥水美。位于吕梁山脚下,北距太原百十里。西汉时当地既设有军马场,宋为冶铁重地。时至今日也是藩王牧马地。
交城在明代还是皮货加工集散地,素有“交皮甲天下”之称。还有琉璃等产业。
“磁石,即吸铁石出交城”,以后可以试着搞个发电机玩。
任亮是交城县横岭村人,算老资格反王,天启六年就在葫芦山一带落草,绰号“葫芦王”。
他和贺宗汉、王堇英、郭彦、王全、巴山虎等大小寨主占据了交城西北群山。
这帮寨主多是本地人,熟地形,得民心,又跟交城驻防兵有勾连,官军几次围剿均失败。
任亮没啥大志向,一辈子死死地钉在交城做土霸王。
原历史线到满清入关,北方大势已去,交山农民军半数跟随李自成撤往陕西。任亮、郭彦、王全等几人降清,被派去山东剿匪。
三年后,他们老家交城爆发反清起义,任亮又潜逃回来当了老大。
交山军一直坚持斗争到康熙十年,直到六十多岁的任亮被俘杀才平息。
李自成暂没工夫解决王之臣、任亮等人,再让他们潇洒一段时间,安顿刘宗敏多拉关系,最好能招降。有了他们入伙,吕梁一带基本就稳了。
眨眼就到了三月份。
汾州防将刘光祚与游击王尚义率军由静乐南下,准备围剿土寇。
驻扎在娄烦的胡茂祯将官军击溃于半路。他又一路追至临县附近,联合王之臣大战官军。
官军缺食乏饷,哗变。胡茂祯大胜。
消息传来,李自成也就不担心吕梁这边了。
他又找士兵委员会座谈一番,了解一下军内情况,都还好,没啥大问题。
李自成最后又婆婆妈妈的叮嘱刘宗敏一通,让他灵活机动,该软就软,该撤就撤,千万别跟官军对耗。
“那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哪怕你能用一百人耗掉他一千人,最后先抗不住的一定是你。”
李自成细细叮嘱完,率队原路出山。
一路马不停蹄,三月十八日,革命军抵达绛县,就地修整。
之前王文耀部有不愿投李自成的散去一两千,再经裁汰后剩下六百多兵,还有三百多家属。他们以及沿路招来的新兵回历山接受整编;刘芳亮返回中条山。
李自成则准备去抢救黄泛区,顺便去吃烩面。
……
很多人第一印象,河南似乎就是处于黄河流域,不对。实际河南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
河南北部是安阳,漳河是它的重要水源,漳河又是海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阳的母亲河并非漳河,而是卫河。说洹河也行,但洹河是卫河支流。
卫河是河南省内海河流域最大的河流,流经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地。(明代濮阳归河北)
卫河前身是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古代重要的航道。直到新中国六十年代以前,卫河仍然是河南省的重要水运航道。
还有一条淇河,是卫河的最大支流,暂不说了。
再往南就是黄河流域。
黄河之重要,不是于河南,而是于全国。
黄河出孟津则进入到广袤的平原,泥沙开始淤积。历史上黄河屡次在河南决口,百姓流离失所,也间接塑造了河南人形象。
洛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两者交汇处被称为“河洛地区”,可以说是最早的“中国”。
再往南说淮河流域。
淮河是“南北分界线”的重要组成。它正儿八经的发源于河南,在桐柏县桐柏山。
虽然淮河主干流经河南的距离不长,但是其支流对河南太重要了。
比如周口,名源于“周家渡口”,那里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而这三条河流皆属于颍河水系。
颍河水系是淮河流域内最大的河系。
颍河支流贾鲁河的重要性,不用看历史,单说郑州。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贾鲁河的支流。后世郑州一带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大多源于此河,堪称大动脉。
再往南说长江流域。
豫西南地区的唐河、白河、丹江皆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这样就扯上关系了。
河南西南的南北分界岭在栾川老界岭,栾川、嵩县都有一县跨三区域的称呼,支流水分别进入黄河,淮河,长江。
当然,别说一县了,嵩县的车村镇都能说地跨三大水域。
除四大水系流域外,河南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不得不提,它叫“济水”。
济水是中国古代四大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