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4章 流窜

第14章 流窜(6/13)

  大顺军迟迟未攻城,让张承宠更心焦了。指挥使和知州坐立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
    实情是李自成先吃了顿饭,然后又找地方去拉屎了……
    卸完货回来,大统领觉得没必要再跟张承宠、王胤长多说废话,拔剑高举——
    “攻城!”
    ……
    第16章破城
    “开炮!”
    “咚咚咚咚……”
    北门外十几位91大佬开始怒射。
    “指挥使,快入城楼暂避!”
    “外无援兵,内无可挡,能避到几时?”
    “唉!”
    于是王胤长也想开了,干脆负手而立,挺身挨炮。
    91大佬一口气射了两百多发。
    泽州城上的小炮无力反击,仅有的三门巨炮又因为不能调整方向、角度,几乎毫无作为。
    91大佬稍作休息,降降温,然后再次开始蹂躏城头。
    守军已经不见了踪影,张承宠和王胤长两人也没影了。城头上空荡荡一片。
    趁热打铁,革命军的几十门81炮和71炮开始抵近发威。
    泽州城头上的弗朗机开始反击,但是炮手们很快就被打成筛子。
    炮击中,大顺军这边的瞭望台已造好三架,高四丈,超出城墙五尺。用以观察敌情。
    这玩意儿临时打造不方便,又麻烦,还不能重复利用,下次应该研究热气球了。
    炮兵观察员站在瞭望台上引导火炮再打了小半个基数,北城墙上已经看不到活人了。
    时已过午。
    两千多赤卫队员以及附近征召来的三千多民壮开始负土填沟——每运五百斤土石给银一两,群众踊跃,高呼万岁。
    他们并不以帮“贼”效力为耻。
    别说大顺军秋毫无犯,是老百姓的队伍,而且同是中国人呀。要知道未来七加一国联军即将入侵京师的时候,雇佣了大批本地百姓帮他们装运武器,拉运粮草。甚至羊人打到京师城墙下,群众们还帮着扶梯子。
    可悲吗?还是可叹?
    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如此而已。
    肯泥迪在就职典礼上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这句话并不无耻。因为当时那个国家正为它的国民提供着星球上最优越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那才叫无耻。
    ……
    泽州两道护城河,宽不过一丈,深不过五尺,很快就被一一填平。
    李自成的中军帐大旗挥舞,军号嘹亮。
    李过接信,下令总攻。
    张能、王文耀、李茂春各领一哨冲向城墙。
    扫地王张一川战意强烈,李自成劝说未果,就让他带几百人去凑个热闹。
    “御林军”同样战意高涨,奈何大统领不让他们上。革命军小将姚奇英原本热乎的心哇凉哇凉。
    后面没啥好讲的,李过所部只一个冲锋就拿下泽州。城头变幻大王旗。
    泽州知州王胤长头被打没了;宁山卫指挥使张承宠不知算不算幸运,胳膊断了腿也骨折了,失血过多,能不能救回来难说。
    城内秩序井然,家家户户高挂小红旗,又有写着“顺民”二字的纸条贴在大门上。
    道路两侧披红挂彩,摆案焚香,“顺民”们跪倒一地迎接革命军大统领。
    ……
    李自成早先还想着在王府登基,结果跑去一看,那俩郡王府规制既小,又年久失修,拉倒吧。
    还是去衙门暂住。
    当晚,城里众士绅开列的“乐捐”清单摆在李自成案头。
    粮食三千石,银子十万。其余绸缎杂货若干。
    “这么少?”李自成相当不满意。
    指挥同知陈承业急忙解释,“还有农税、商税,各家正在计算,一二天就能报上来。”
    李自成把清单丢在一边,“明天大顺开国大典,喜庆日子。姑且放他们一马。这些已经预备好的钱粮均分给城里百姓,这事你去办。还有被炮火误伤的民房民人,全部要发放抚恤。”
    陈承业跪拜后出去了。
    第二批召见的是宗室,宣宁王府宗理、隰川王府宗理。
    两人进来不行跪拜礼,随他吧。
    “你们放宽心,革命军既不抄家也不杀人,两位皇亲可以继续过你们的小日子。话说辅国中尉能有多少俸禄?够不够吃?多为后代子孙想一想,让他们学点谋生本事,将来也不至于饿死。科举也是一条出路,人家隔壁陵川王府马上就能出个进士。”
    早在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就有人提议,让宗室子弟进学,与儒学生员一体参加乡试和会试,中进士者,除授王府官。但礼部以祖制未有先例,没有批准。
    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