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51章寻找瓜娃子

第51章寻找瓜娃子(1/2)

    川军的辎重粮草只有六十多车,正好活人剩下的也不多了,人人都能吃顿饱饭。吃饱后连夜去挖坑埋战友尸体。
    邓玘的个人家当有七十多车。他在山东不到半年就搜刮了这么多。
    李自成也带不走,散财吧。
    两千多个俘虏每人拿了十两银子,感动的痛哭流涕。一时间“大统领万岁”、“大顺军万岁”等口号响彻云霄。他们挖坑更卖力了。
    黑天半夜本是逃跑良机,但是川兵们一个都没跑。旷野中到处燃烧着熊熊篝火,衣着单薄的小卒们干的热火朝天。
    有乃就是娘,只要发银子,管他给谁干活呢。
    至于川兵将领,分到的钱更多。还要靠他们监督小兵挖坑埋尸体。
    杨明楷终于安心了。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大顺军果然不一般。
    他原是白杆兵出身。张道濬他妹张凤仪嫁给马祥麟时,他还应邀去喝过喜酒。
    张凤仪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了,尽管亲哥苦口婆心的劝说,她依然不愿“投贼”。但她也不是死心眼,多做一手准备总没坏处。
    尤其大顺军攻克泽州建国的消息传来,马祥麟都震惊了。张凤仪就跟男人吹枕头风,又说短毛贼如何如何强,马祥麟算是被说服了。
    反正之后白杆兵对上大顺军,能避就避。川兵出来几年了,本来就没人愿意打仗。何况朝廷下拨的粮饷一直不足,小马还要经常伸手跟他妈秦良玉要支援。就这,他疯了才给朝廷卖命。
    早前秦良玉一直是自筹粮饷,直到白杆兵打出名声后,朝廷才给拨了点粮饷。也没多少,三扣两扣后能拿到手的就更没多少了。
    或许秦良玉忠君爱国,但是二代马祥麟可不是死脑筋。大伙儿应付着过吧。
    他还提前给老部下杨明楷等人打了招呼,遇到大顺军别死扛,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投降,反正短毛优待俘虏。
    杨明楷进门施礼,“大统领,外面已经安葬了半数尸体。您看是继续干,还是让大伙儿先休息等明天再接着干?”
    李自成看了下表,已经半夜11点了。天冷,地冻,坑不好挖。要是夏天的话早埋完了。
    “那就收工吧,歇一晚。”
    “多谢大统领体谅。”
    “老杨,大顺军明天就开拔,我再给你留四千两银子,一定要把这边的后事妥善处理好。之后你爱去哪就去哪。”
    杨明楷“噗通”跪下,磕了个头,“大统领仁义之师,小的一定尽心尽力办好差事。”
    他站起来又说道:“大统领,有些兵想投奔大顺军,您看收不收?”
    李自成想了想,开口道:“若他们果真是自愿加入,可以先去怀庆府报道。余者愿意回家的回家,想再去找邓玘的我也不阻拦。”
    川军经此一役,兵们又拿了十两银子好处,若下次对上大顺军,不可能有士气再战了。所以,即便让他们去找邓玘回归建制,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
    杨明楷谢过后,李自成没再说啥,他犹豫了一下,出去了。
    他还以为短毛会招揽一下,他都想好借口推辞了,结果人家没开口。这就搞的杨明楷有一点失落。
    老杨,以及刘志敏、张云鹏等川军将领,打过十几年仗了,也都算骁勇。但他们毕竟是副将身份,李自成没想着对方会纳头便拜。由他们自己选吧。
    至于白杆兵,听说还在济南修整,暂时就不管他们了。
    ……
    第二天,大顺军启程。
    走不远就是冠县。他们早已知道城外交兵了,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谁打谁。此时阖城老少瑟瑟发抖。
    李自成哪顾得上敲诈他们,直接策马而过。
    晌午前大军行至馆陶县。
    馆陶县得名于战国时期,因县城北七里有陶丘,赵国置馆驿于其则,故名馆陶。当然,那个馆陶在经历了黄河千百年来的反复泛滥已於于地下,找不到了。
    馆陶地处山东、河北交接,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南北方向上在古代分别有黄河、隋大运河永济渠、御河、卫河等水路交通,因此自古既是“水驿通衢”,又因在平原“利于车骑”。
    由于明朝对元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进行改造,能够基本上满足漕粮运输需要。所以卫河运输的漕粮就仅剩河南一地,馆陶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了。
    永乐年建立的陶山水驿和南陶递运所分别存在了146年、172年,万历八年被裁撤掉了。
    有一年,山东冠县知县张维新输冠县漕粮于小滩,“止饮歇家清茶一杯,赏银五钱,犹尔嗔索。维新怒责之,比征入清琐,遂疏论小滩奸弊,移兑馆陶。”
    冠县知县张维新升任给事中后,希望将小滩贪腐之薮一扫而光,于是建言将漕粮改兑到了馆陶。
    可惜只十六年后,因为“不知馆陶久冷乍热,贪恶尤甚,且道路辽远,故今复移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