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27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27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

    刘宗敏终于如愿以偿被放出去,可是大统领只让他到淇县一,隔着淇河跟官军对峙。
    做个样子给那些陕西老乡们看看。
    接下来李自成抓紧建设根据地的同,陆续往襄阳派了两批,还让天地会、红花会重点关照那边事务。
    北方做根据地还是穷了,粮食问题制约着大顺无法发展壮大。是时候往南方鱼米之乡开拓分基地了。
    时间进入五月,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到来。
    「田家少闲,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小麦覆陇黄。」
    上党、怀庆、卫辉的农田里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
    大顺军派出两万余兵力帮着抢收小麦、大麦。
    之后还要抓紧抢种糜子、谷子、荞麦、高粱、大豆等等。
    今年还要额外播种一千亩玉米、红薯。如果收成过得,明年就要大范围推广这种救荒物。
    沈老西儿负责的那个育种基地已经对这两种作物有了一定的心得。
    韩霖还跟老师徐光启密切通,不光提前校订出版了《农政全书,还拉了几个师兄弟为沈老西儿指导农业技术。
    可惜徐老汉大概再有半年就要病亡,七十多岁的,也差不多了。
    李自成打算等下半年找个时间让韩霖和这位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成员摊,届时徐老汉不知会做何感想。
    老徐不太可能支持大,能获得个默认就不错了。说不准还能拉拢些人才过来。
    后话不提。
    自从去年十月大顺攻下怀庆府,到现在约有二十万人正式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在这第一个收获,无数农人欣喜落泪。
    他们骂皇帝夸短,巴不得大顺早日推翻逆明。就这么现实。
    没被抄家的土豪们则既喜又忧。
    喜的是短毛花了大力气兴修水,改善交,一文钱没,往后农田收成会越来越好。哪怕遇到灾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忧的自然是大顺收税太狠。想走个后门都找不到门路。无数穷人虎视眈眈的监视,揪出一起偷税漏税就能让他们发一笔大财。
    相比之下本地很难雇到短工抢收抢种已经是小问题了。
    黄河南岸跑过来上千打零工的,还有小部分是卫辉那边跑来的。
    卫辉仍然在清丈,还没有分田到户。
    没收的王府、土豪劣绅庄田仍然交由原佃户耕,他们这次只需缴纳一半收,而且免税。这就算天大的善政,足够那些穷人给短毛设个长生牌位。
    忙碌的五月份李自成又有另一份收获。
    在大把银子开路之,崇祯同意招抚短毛。他破天荒的派出后军都督曹化雨、司礼监王承,会同山西巡抚许鼎成全权负责相关事宜。
    曹化雨是皇帝亲信、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二哥。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年仅二十一岁的王承恩此时在外面没啥名,但在宫里是曹化淳的头号亲信。他在几年后会接替曹化淳的位置。而且是原历史线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不知是金钱开路的作,还是皇上确实看重短,招抚规格不小。
    只是招抚方式令短毛不爽。
    许鼎成要求李自成去太原谈,而且只准短毛带五百名护卫。
    开什么玩笑!
    崇祯没诚意。
    不然他为何让河南巡抚玄默在黄河南岸集结五千兵,随时准备渡河。
    他还安排了张全昌、杨嘉谟带兵五六千南下。
    张全昌就是宁武总兵张应昌的弟,因在陕西镇压农民军有,刚
    由定边副总兵升为镇朔将军、三屯营总兵。
    (三屯营城座落于燕山深处、滦河南,是明代蓟镇总兵府的驻地。)
    与他哥将来惧怕与农民军作,避而不,杀民冒功被解职相,做弟弟的结局甚至更糟。原历史线两年后他在河南被蝎子块拓养坤俘虏了。
    张全昌因代贼求,总理卢象升不,责全昌丧师辱,曰「贼果欲,可灭其党示信」。贼不听命。久,全昌脱,谒象升阳和。象升令募兵山、陕。寻荐之,令赴军前立,帝不许。十年四,以杨嗣昌言逮付法,谪戍边卫……
    这次卢象升已经提前离,张全昌的结局大概也会换一个了。
    至于56岁的老汉杨嘉,原是甘肃镇总,因平定农民军有,被陕西巡按御史特向朝廷幕府呈报请功。也是这个原,杨嘉谟被调任为蓟镇总兵。
    崇祯年间举人查继佐曾上书朝廷说:「以守之难易,诸边皆,而辽东、甘肃尤难。何则?辽东僻处海,三面皆敌;甘肃孤悬天,四面受警也。」
    同为重要的边关重,朝廷为何将凉州骠骑将军杨嘉谟从甘肃镇调往蓟镇?
    这还得从一年前蓟辽军事集团中的首领相互攻讦说,其影响了边境安,朝廷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