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读作以工代赈

第二百三十一章 读作以工代赈(1/2)

    襄阳。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座原本就是天下坚城之一的城池,终于爆发出了她本该有的生机。
    街道上,熙熙攘攘。
    各种小吃、摊位,琳琅满目;贵公子、贵小姐,不时驻足当前,略作停留后,或买或问一番,方才离开。
    城池之外,亦是喧闹非凡。
    挑担的,推车的,赶车的,应有尽有。
    皆在排队入城。
    不过这般景象虽然看似很是不凡。
    但实际上,这一切不过都只是表象罢了。
    这一点,从那些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人人面带菜色,毫无血气。
    人皆衣衫褴褛,仿佛灾民。
    不,不用仿佛。
    他们就是灾民。
    是先前贾诩出策、曹仁下令、张郃具体执行过后,生生造出来的灾民。
    因而,真要是说起来的话。
    眼下的繁华,大概可以用贾队长的名言来形容。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屎坑里的泥鳅,掀不起多大风浪。
    耗子尾巴的脓包,没多少浓水。
    …
    陈逢是懂灾民与流民的。
    他很清楚,这般情况如果不尽快地调理清楚,接下来,恐怕便会是究极惨烈世道了。
    因为人终归是要吃饭的。
    若是粮食都没了。
    卖儿卖女、易子而食、观音土、杀夫养家、杀妻活口……等一系列的事情,很快就会上演。
    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切就都完了。
    若想将那等世道调理为清平世道,绝对要付出比眼下多几千倍的精力。
    精力这东西,陈逢倒是不在意。
    不外乎就是多干几个时辰而已。
    他还承受的起。
    更何况,诸葛亮、马良等人很快就要来了。
    这也就代表着,他肩膀上的担子,马上就要被这些人多多少少分担一些了。
    关键在于,他不想看到那样的场景出现。
    所以陈逢在按照刘备的意思,分别安排了刘琰、王连、张存、邓茂进驻军队、安抚军队、顺便监督文聘之后,他就将还在襄阳的、有头有脸的人都召集到了一起。
    “诸位都说说吧,眼下该怎么办。”
    看着人员逐渐到齐之后,陈逢先安排了几个亲信前去看管大门,之后方才慢慢悠悠的说出了这句话。
    看起来,真是一点都不急。
    但这也就是看起来了。
    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急。
    不过他也知道,此时此刻越是急切,也就代表着事情越是办不好。
    尤其是这些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真要是自己也表现的急切了……
    那就真的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因此,不管陈逢内心里是多么的着急,他此时也都不会表现出来。
    甚至于,他还要表现的比以往更加慵懒、随意。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意见、众人当中的派系、团团伙伙……等。
    更为关键的是,他只有将这些东西全部都梳理好了、调理好了,接下来施展政令,才会显得‘政通人和’。
    所以,陈逢在说完话以后,就默默地靠在了后面,显得极是清闲。
    他这一手,果然奏效了。
    因为就在陈逢往后靠的那一瞬间,无数注视着他,原本并不想要表达态度的人,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下以为,粮食不能随便发下去,否则的话,于政不利,于民无利……诸位其实可以想想,若是百姓从此以后都只想着让官府养活,那将是何等可怕的场景?”
    “附议!”
    “附议!”
    “附议!”
    “阁下能想到此处,倒也确实非凡俗可比,然则,而今百姓家中大多连数日之粮也都没了,若是不发粮食,他们可就饿死了啊。”
    “或者说,阁下可有对应的策略?”
    “若没有,在下以为当开仓放粮!”
    “附议!”
    “附议!”
    “附……”
    …
    “在下以为,官府可先借一笔粮食……正如军师在江夏所建银行一般,先借一笔钱粮出去,之后再将其收回来,顺便收取一定的利息,如此,既可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同时也可以保证他们不只想着让官府养活。”
    “附议!”
    “附议!”
    ……
    场面一片乱糟糟的。
    不过,陈逢还是听出了其中三个声音比较大的派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