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李世民 > 第856章 李承乾升任华州刺史

第856章 李承乾升任华州刺史(2/3)

    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神情一怔,连忙互相对视一眼,沉思片刻后,这才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按照如今状况,二十年之后,我大唐人口最多能翻上一倍,恢复到隋朝之时!”
    “不足!”
    李世民缓缓摇头,“此大洲之疆域已经与我大唐一般大小,我大唐想要将其完全占据,所耗国力巨大,仍需继续增强我大唐国力,尤其是人口与钢铁巨船!”
    “陛下,如此便需鼓励我大唐百姓积极婚配,应鼓励鳏、寡复婚;而今我大唐粮食充足,可再次提高资助贫者娶妻,另外提高生子之奖赏!”
    房玄龄说道。
    长孙无忌跟着点头,说道:“陛下,如今我大唐急缺人口,不应只重视男丁,要是有百姓生女,也应补助!”
    “善!”
    李世民微微点头,“原有基础上,所有补助与奖赏再次提升一档!”
    “陛下英明!“
    ……
    几日后。
    诏令下达大唐各州各县,大唐万千百姓都是高呼陛下仁慈。
    同时,军器监与将作监也开始大量招收匠人,其中以铁匠居多。
    一道诏令也是下达青州造船坊,大肆建造钢铁苍舶巨船。
    很快,便到了秋收。
    如今,李家庄内只是种了一万亩的稻谷,剩余田地都种植了蔬菜与红薯、土豆等之物。
    这一万亩的稻谷,足够李家庄一众人一年吃食。
    至于酿酒所用粮食,并不是很多。
    不过,有时候李玄还是会让李昌在外面收购一些粮食,用来酿酒。
    至于李承乾所在渭南县,家家户户都已经种植上红薯与土豆、玉米之物。
    因此,那些百姓们,家中最少都比以往少种植了三亩的粮食。
    再加上,渭南县数十万亩良田之旁,都修建有灌既沟渠,只要田地稍微一干旱,便可直接引水浇灌。
    自然,渭南县百姓们今年都大丰收。
    秋收之后,渭南县上万名青壮,便在渭南县商会与渭南县一众官吏的带领鼓励下,开始干活赚钱。
    同时,渭南县今年便是有着六千多青壮娶妻。
    李承乾治理地方之功绩,早已在朝堂上,让文武百官称赞不已。
    而等到了霜降之前,渭南县一众百姓们家中的红薯、土豆、玉米,还有辣椒依次收获。渭南县的百姓们,彻底进入富裕之时。
    仅仅是给大唐商会售卖辣椒,每一家都能赚到四五贯钱财。
    另外,有些百姓还可以往外面售卖一些红薯、土豆、玉米。
    这个时候,红薯与土豆、玉米等物虽然已经在大唐开始普遍普及,但价格仍是十分之高,
    因此,渭南县一众百姓们,又可以赚上数贯钱财。
    另外,渭南县商会所创建的养殖场,也开始步入正轨。
    但凡知道渭南县这两年变化之人,都可以看得出,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从此渭南县一众百姓生活将会越来越富裕。
    而作为这般变化的始作俑者,渭南县令李承乾,治理渭南县两年,便造福渭南县七万多的百姓,功德无量,治世太子之名,已经开始在无数商队的传播下,被大唐所有百姓都熟知。
    甚至,大唐周边各个藩国内,也都流传着李承乾的名声。
    李家庄。
    李承乾与王玄策等人,在渭南县所有田地里的粮食蔬菜都收割回来之后,渭南县便无什么大事。
    于是,便来到李家庄,向李玄禀报渭南县的变化。
    对于几人的来意,李玄自然理解。
    小孩子独自在外面干了这么成功的事,自然要回来向家长炫耀一番,想要得到家长的肯定。
    不过,李玄也不得不承认,李承乾与王玄策几个小子,在治理渭南县之事上,确实治理的漂亮。
    因此,面对着几人那满脸期待的眼神,李玄满意的点了点头。
    “尔等不妄跟着本王这么多年,不负尔等阿耶也重望,渭南县被尔等治理的漂亮!”
    “嘿嘿……”
    这是李玄第一次这么真诚的夸赞他们,李承乾与王玄策等人愣了一下之后,便都是满脸喜笑。
    “此事多谢夫子教诲!”
    见状,李玄缓缓点头:“看来尔等还算冷静,没有因为此件功绩而忘乎所以!”
    “……”
    李承乾与王玄策等人,再次一怔。
    按照他们对李玄的了解,自家夫子这会有些不对劲。
    “还请夫子教诲!”
    不过,这几年下来,李承乾与王玄策等人,也都已经开始学聪明了。
    只要察觉李玄不对劲,绝不会胡乱猜测,而是直接发问。
    “尔等其中一个乃是大唐太子,四人乃是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