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军劫民陈矫自戕

第二百五十三章 军劫民陈矫自戕(1/2)

    江陵的护城河早已经被填平,高高的城墙上面颜色各异,有被烟火熏成的黑色,也有血液干涸后的深红,还有被投石车砸破的墙砖颜色。
    周瑜原本判断曹仁会放弃江陵,就算是来救也只会象征性派一点人马,只要烧掉江陵城中的粮草,曹军就算是大获全胜。
    赤壁之战曹军粮草辎重虽然损失惨重,但以曹操治下现在广袤的领地,到了明年辎重粮草也不会缺。
    曹操根本不稀罕江陵的这些粮草辎重,只要这些不被孙权、刘备获得就好。
    基于这样的判断,周瑜最初只带了一万五千的兵马来取江陵,他觉得这些兵马拿下江陵绰绰有余,甚至还有余力,防备刘备争夺。
    曹洪第一时间原本可以突围,但曹洪不知道关羽退走是不是一个陷阱,因此错失良机。这个时候周瑜如果放曹洪离开,江陵唾手可得。
    然而周瑜并不满足于区区江陵一城,周瑜想要整个荆襄地区,此时曹洪孤军在外,周瑜又岂肯让他回去与曹仁汇合,他要将曹仁各个击破,先将曹洪的兵马聚歼于此,再去进攻襄阳的曹仁。
    在曹洪因关羽撤退惊疑不定的时候,周瑜再次调集两万兵马,围三缺一,只在西门没有安排兵马。
    曹洪不知西门外时候有江东兵埋伏,不敢冒险突围,庞统为了让江陵不至于很快失守,专门让蒯越留下了可供一万大军三月之用的粮草,曹洪一时粮草无虞,他听从陈矫的建议,据城死守,想要拖到江东粮尽。
    江东原本就是富庶之地,赤壁大战之前数年江东并无大的战事,数年的积累为了赤壁之战,粮草大都聚集在柴桑一带,有江东水军运送粮草,周瑜根本不缺粮草。
    同时周瑜并不知道蒯越已经提前将江陵府库的钱粮辎重运走,误以为江陵城中粮草充足,因此也没有采取围困曹洪待其粮尽的策略,而是选择猛攻,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迅速拿下江陵,并将曹洪聚歼于此。
    曹洪、周瑜双方都在错误的信息误导下,选择了最为残酷惨烈的攻城战。
    周瑜仗着兵多将广,携赤壁大胜的气势,对江陵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
    在江东大军的攻击下,江陵第一天就被江东军攻上城头,这让江东军士气进一步高涨,周瑜也信心大增。
    然而周瑜没想到的是,这是这三个月以来距离攻破江陵最近的一次。
    当时曹军刚刚经历赤壁惨败,在进入江陵之前又被关羽一阵冲杀,好不容易进了江陵,又发现前来救援的蒯越踪迹全无,府库更是所剩寥寥,同时江东军迅速赶到将江陵围三缺一,种种打击之下曹军士气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一次江东军发动全军攻击,周泰甚至已经站在江陵的城墙上了。
    就在这生死时刻,曹洪拼死亲自冲锋陷阵挡住了周泰,陈矫也站上城头擂鼓助威,曹洪和陈矫两个全军最高官职的舍生忘死,终于让几乎崩溃的曹军士气为之一振。
    江东军攻上城墙的兵力一时未能接续上,周泰被曹洪亲自赶下城头,曹军士气大振,当晚曹洪下令将府库中的金银全部拿出来,犒赏全军,曹军士气彻底被激发。
    曹操从中原四战之地起家,麾下将士个个身经百战,曹军在陆地的整体战斗力是远超江东军的,士气恢复后的曹军直接爆发了超强的战斗力,让江东军在后面的三天连城墙都没有摸到。
    曹军的强悍出乎江东军预料,但周瑜对江陵势在必得,依旧猛攻不止,江陵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双方士卒的尸体,鲜血将江陵城下的泥土都染成了赤色。
    周瑜猛攻两个多月之后,曹军伤亡超过五千,江东军更是损伤超过一万五。
    江东军猛损失惨重,军力已经到达极限,如果再不休整,江东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营啸。
    周瑜不得不下令休整三日,犒赏三军,待三
    日之后再继续攻城。
    周瑜看出来在江东军仿佛没有尽头的攻击浪潮中,曹军士气已经完全被压制住,他坚信江东军休整过后,江陵曹军必定崩溃,江陵必破。
    周瑜都能看出来,曹洪自然自然知道曹军已经过了一鼓作气的时候,如今已经是士气枯竭。
    上一次为了提振士气,曹洪已经将江陵府库财宝全部赏赐出去,如今江陵已经没有财物可赏。
    就在足智多谋的陈矫都感觉无计可施的时候,曹洪却露出了嗜血的獠牙,下了一道惨绝人寰的命令——放开军纪,大索全城三日,所得均归私有。
    陈矫听到这个命令的时候人都吓傻了,他知道这知道命令对江陵百姓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不阻止此事,江陵将成为人间地狱。
    然而此前对陈矫言听计从的曹洪,此时却完全无视了陈矫的反对意见,陈矫拼死力谏不退,曹洪直接命人将陈矫逐出帐外,避而不见。
    陈矫无奈只好去找曹洪帐下其他将校,希望他们与自己一起劝谏曹洪,但这些将校早被曹洪的命令完全激发出兽性,他们又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