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从谏如流,立刻下令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去办,同时也亲笔手术一封,让简雍带着书信秘密前往江东与孙权沟通。
荆南荆北个个摩拳擦掌,简雍出使江东也是水到渠成,孙权早就想将荆南覆灭,只是吴国太以及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极力劝阻,孙权才不得不强压心中怒火,如今刘备愿意攻打荆南,正中孙权下怀。
鲁肃对此也是支持的,作为孙权的谋主,鲁肃也认为孙绍带来的威胁远高于刘备。
鲁肃担心的是北方的曹操,如果曹操趁刘备和孙绍打得火热的时候忽然南下,万一荆州落入曹操手中,那可就大事不妙。
孙刘联盟是为了对抗曹操而存在的,一旦荆州打废了,江东就要独子承担曹操的压力,这是江东不能接受的局面。
好在刘备为了表达诚意,也没有隐瞒说动马超为父报仇,攻打关中的事情。
既然曹操被拖住了,那么鲁肃唯一的担忧也就没有了,于是与孙权一起秘密与刘备达成协议,默许刘备攻打荆南。
当然鲁肃为了防止诸葛亮使诈,也要求必须得到马超出兵的确切消息,这个约定才算生效。
与鲁肃的谨慎不同,马超得了刘备的书信,立刻便决定出兵攻曹。
刘备在信中先是追忆了与其父马腾相识的日子,接着说到他和马腾都是献帝衣带诏托付的忠臣,理当共伐曹操,同保汉室。之后便是马腾事败被杀,刘备痛心疾首,虽然兵微将寡,屡败屡战,但依旧与曹操周旋,从未有过退却之举。
如今赤壁之战,曹操元气大伤,刘备又占据了最为富庶的荆州北部,实力大增,更有讨虏江东孙权引为外援,如今他已经与孙权约定好共同北伐,刘备自取宛城,孙权并进淮南,邀请马超共襄盛举,出兵攻打关中,如此一来曹操首尾不能兼顾,必定一败成擒。
马超见信大喜,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联络韩遂及其他西凉豪强,商议出兵攻打关中之事。
马超为马腾长子,英勇无双,少年成名,十四岁就一举击败了当时西凉第一勇将阎行,威震西凉。
又因为马超生母为羌女,身负羌人血统的马超被当地的的羌人部落疯狂推崇,称为「神威天将军」,在西凉羌人部落的威望比马腾、韩遂都要高。
马腾被曹操召入朝中之后,马腾的部下就全部交由马超统领,因此马超年纪轻轻便称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
马超少年得志和,心高气傲,自然不愿一辈子窝在西凉苦寒之地称王称霸,他觊觎关中之地已非一日两日,这才在得知刘备、孙权联合北伐之后如此兴奋。
如今的西凉之地军阀遍地,不过马超、韩遂势力庞大,因此其他军阀都以二人马首是瞻,马超只要说服了韩遂,西凉联合攻打关中便势在必行。
韩遂是西凉金城郡人,他本不是官宦世家,只是郡中小吏,后来得到当时的金城太守殷华赏识,提拔了他。殷华故去后,韩遂以旧吏的身份为将殷华灵柩送到其老家,这才被举为孝廉,正式步入仕途。
韩遂没有背景,出身寒微,仕途也并不顺畅,一直到中平元年才迎来转折。
那一年大中原地区爆发了黄巾之乱,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但也是在那一年,西凉也爆发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叛乱。
当时由于东汉官僚腐败,西凉官府对羌人的盘剥压迫,激起了羌人的反叛,后来朝廷派兵镇压,羌人不敌乞降,待朝廷大军一走,又继续反叛,羌人降而复叛,叛而再降,周而复始,持续了近百年的时光。
东汉末年的凉州三明,就是三个镇压羌人反叛最得力的三个人。羌人的反叛成就了「三明」的威名,也耗光了东汉的国库,那时候朝廷每年的赋税都用在了平叛羌人之乱,甚至是入不敷出。
到后来朝中大臣甚至当庭提出放弃西凉的主张,可见当时羌人之乱给东汉王朝带来的负担有多重。
中平元年这一次羌人之乱中,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劫持了当时身为凉州从事的韩遂和边章,胁迫他们一同叛乱。
自此韩遂便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后来被迫从贼的韩遂便一发不可收拾,与边章一起被推举成为贼首。
再到后来叛军越打越强,随着实力的壮大,韩遂的野心也越发膨胀,带着叛军横扫西凉,连败官军,韩遂领兵一路打到陵园附近,就连大名鼎鼎的皇甫嵩、董卓都没能在韩遂手上讨得好处。
韩遂声势大振,叛军数量一度达到十万众,天下为之骚动。
韩遂、边章自知十万之众虽然兵力不小,但他们毫无根基不可能在关中立足,恰逢天降异象,二人心生退意,退兵时被董卓追杀,大败而回。
兵败的韩遂趁机杀了边章、北宫伯玉等首领,自此一家独大,成为叛军唯一的首领,之后他围攻陇西,又策反数名凉州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