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纷纷点头称是,原来赵云寨中几日没有动静,有将领认为赵云必定已经弃军而逃,劝孙绍进攻,唯有孙绍和华成坚信赵云绝不会如此行事。
如今赵云寨中既然传来擂鼓之声,必然是有军中主帅,因此可以断定赵云还在军中,诸将这才相信孙绍之言,同时对赵云也深感钦佩。
赵云寨中动静只持续了一会儿便平静下来,原本以为赵云要突围而走,各部多少还有些担心,但显然赵云并没有突围的打算。
次日一早,孙绍还在洗漱,李异便匆匆来报,说是赵云在寨前,想要见孙绍。
孙绍愣了一下,随即快速收拾完,便向营寨门口而去,孙绍来时华成、邓艾、徐正、杨雨等小将以及沙摩柯、法正等文武早已在此等候,见到孙绍过来,华成迎了上来,给孙绍简单说明此地的情况。
赵云此来并未带一兵一卒,也没有携带弓箭,只是一人一马,一枪一剑,独自来见。
听说赵云没有带弓,法正松了口气,他听说过赵云的勇猛,有些担心赵云会兵行险着对孙绍不利,但既然未带弓箭,只要保持距离,便不虞有他了。
孙绍点了点头,快步登上寨墙,果然见赵云一人一马,安静的立在寨外一箭之地处。
赵云也看到了寨墙上的孙绍,他策马缓步向前数步,拱手道:「绍公子,赵云有要事相商,可否容我近前一叙?」
孙绍毫不犹豫道:「子龙相邀,焉有拒绝之理,还请子龙稍候!」
孙绍说完便向径直走向营寨门口,诸将颇有疑虑,担心赵云有诈,纷纷劝孙绍就在寨墙上与赵云对话,或者让赵云入寨商谈。
孙绍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他相信赵云绝对不是卑鄙小人,如今可能是招揽赵云最好的机会,他不想让赵云觉得自己对他有所怀疑。
只不过诸将也是好意,孙绍也不想拂了麾下文武的好意,于是退后一步接受了手下的建议,在外袍里面又穿上了一件软甲。
赵云看着孙绍营门大开,孙绍在中间的簇拥下径直走了出来,直走到距离自己数十步的距离才停下来,心中暗暗感慨孙绍的气魄,同时也对孙绍的信任颇为感动。
孙绍勒马站住,这个距离是比较安全的距离,对孙绍如此,对赵云也是,保持这样的距离对话,也能消除赵云的戒备之心。
赵云在马上躬身道:「多谢公子信任!」
孙绍回礼道:「即便你我敌对,我对将军也绝无任何猜疑之心,我盼将军如盼日月,只是不知将军如何才肯助我?」
赵云摇头苦笑道:「公子只要愿意,云必为公子阶下之囚,败军之将,何劳公子如此费心?」
孙绍正容道:「不错,不瞒子龙,我不仅不曾攻打子龙营寨,甚至命令水军网开一面,放刘备北归,便是为了成全子龙的忠义,让子龙完成刘备所托之事。刘备放弃了子龙,如今刘备已经安然返回江陵,子龙已经对刘备仁至义尽,此时此刻,何以依旧犹豫不决?」
赵云仰天长叹一声,道:「赵云此来,有两个要求,若公子答应,赵云愿降。」
孙绍闻言大喜,又担心赵云说出什么难以达成的要求,道:「子龙请试言之,只要我能做到,必不推辞!」
赵云拱手道:「第一件事,请公子饶恕我帐下将士性命!」
孙绍眉头一皱,赵云见状连忙补充道:「云深知武陵北部诸县遭受的劫难,只是他们当时也都在云之麾下,云敢保证他们绝对只是抢夺军资,不曾做下其他恶事!云也不敢请公子宽恕其全部罪责,只求公子饶他们一条性命!」
孙绍想了想,荆北军在武陵北部诸县烧杀抢掠,如今已经放走了刘备及其大部,孙绍原本是是打算将留下断后的士卒进行公审,以平息民怨,笼络民心,给百姓一个交代。
孙绍原本也没打算处死这些士卒,乱世之中人命如同草芥,但同样的对于诸侯而言,人口也是最可贵的资源。他原本也只是打算效仿之前处理刘磐麾下士卒的方法,将这些被俘的士卒作为苦力,建设被破坏的北部数县的基础设施,过个三五年再将他们或编入军中,或放回乡里。
既然赵云保证这些手下都是他约束的,不曾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赵云也没有让自己不追究,这个条件倒也不是不能答应。
想到这里,孙绍点了点头道:「子龙既然做出保证,我自不怀疑,此事我答应了!只不过他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必要吃些苦头,否则我也不能向治下百姓交待,此事还须向子龙提前言明。」
赵云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神色,诚恳的说道:「多谢公子!」
孙绍笑着道:「子龙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赵云面带微笑,道:「赵云以忠义为立身之本,然而一身本领所长不过武艺二字,公子若要折服于我,就必须胜过我手中长枪!」
孙绍一愣,随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