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初战告负,鹿死谁手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初战告负,鹿死谁手(2/3)

山,不可能改变,于是也不再坚持。
    当晚,张翼却带领着本部兵马,悄悄出城前去劫营,结果可想而知。
    就连黄忠都没想竟然真的会有人上当,不过得知张翼是擅自出战之后,也只能是感慨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张翼被俘之后,江州城中反而没有人再质疑严颜的决定,黄忠派出使者招降,却被严颜乱棒打出,狼狈而回。
    接下来一连三日,黄忠等都领军前来江州城下叫骂挑战,但严颜却是丝毫不为所动。
    邓艾见严颜龟缩不出,决定使用特种战法,在第五日凌晨,趁着当晚月色不好,摸到了江州城下,向城墙上抛去钩锁,想要凭借绳索登城偷袭。
    没想到钩锁才扔上去,城上立刻惊呼声四起,随即火光大亮,无数火把向城下丢来,邓艾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由于撤退及时,这次偷袭虽然有人受伤,却没有人丧命。
    黄忠见邓艾狼狈而回,没有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邓艾首次失败,心中气闷,黄忠安慰道:「还好守军愚笨沉不住气,否则若是待你们爬到一半,他们再用弓箭射之,你们能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邓艾听完一阵后怕,在心中警告自己,以后万万不可如此轻视敌人,将兄弟们置于险地。
    江州城上,严颜得知被偷袭的消息,立刻赶到城墙上,当他看到特战营由于撤退匆忙未能带走的钩锁,忍不住好奇地捡了起来,仔细端详一番后,用力向城墙下一甩,然后开始拉,当钩锁的铁钩勾住城墙的时候,便再也拉不动。
    严颜让两个士卒继续用力拉,他则前去查看钩锁,当他看到铁钩甚至钩入城墙的时候,不由得啧啧称奇,道:「难道秭归和永安城,便是这样被攻破的?」
    副将刘聩道:「还好将军早有预防,让将士们分三次轮流值守,否则一旦有人犯困没有发现他们的手段,便会被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上城头,若再让他们打开城门,后果不堪设想。难怪他们能够屡破险城,原来却是有这样一支能够飞檐走壁的部队!」
    严颜点头道:「这还只是我们现在发现的特殊手段,听说那孙绍在长沙广招天下奇工巧匠,说不定还会有其他我们从未见过的手段,所以一定要让将士们打起精神,万万不可懈怠!」
    众将士轰然应诺,严颜看着城墙上挂着的十余条钩锁,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声道:「可惜啊,可惜!」
    刘聩不解道:「咱们发现了敌人的手段,有什么可惜的呢?」
    严颜摇头道:「他们利用这些钩锁,必定是想要爬上城墙,若是我们先不要打草惊蛇,带他们爬到一半或者刚刚爬上来的时候,再将其或射杀,或活捉,岂不是效果更好?」
    第一个示警的士卒闻言面露羞愧之色,就在刚才他还在想着严颜会不会给他计功受赏,没想到竟然是自己的打草惊蛇,以至于错失良机。
    严颜此时也看向这个士卒,问道:「是你第一个发现敌人的?」
    士卒以为严颜要降罪,连忙跪下道:「小人知罪!」
    严颜笑着扶起他,道:「你忠于职守,何罪之有?不过以后做了军官务必要记得,遇事要沉着冷静,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知道了吗?」
    士卒大声道:「诺,多谢将军!」
    士卒们见严颜成功化解了敌军一次攻势,并且赏罚分明,士气大振。
    邓艾偷袭江州虽然没有成功,却也让两军都见识到了彼此的手段,江州在严颜的统领下,防御更加密不透风,黄忠和邓艾也不敢出奇用险,以免弄巧成拙。
    时间很快来到第七日,这天开始,严颜开始不断的询问斥候打探到的情报,并且几乎整天都在城墙上远眺,仿佛想要看清楚二十里外黄忠大营的情况。
    这时候又有斥候回城,严颜立即让人将斥候带到自己面前,亲自询问打探所得的情报。
    斥候见是严颜亲自问话,更加不敢怠慢,将他们打探到的情报一一道来:「将军,黄忠大军最近向外派出大量斥候,似乎是在搜寻什么,这些斥候许多甚至已经越过了江州城,深入江州腹地了。」
    严颜对此似乎并不意外,继续问道:「那他们的斥候打探到了什么,你们可知道?」
    斥候挠了挠头,答道:「我们队长说,敌军斥候在城西北部的江北仓附近甚多,应该是发现了江北仓。不过敌军意图,队长说暂时难以确定。」
    严颜让斥候歇息一些,继续出去打探,待斥候走后却忍不住捋着白须哈哈大笑起来。
    刘聩见状好奇的问道:「将军何事如此高兴?」要知道严颜自从知道永安城被破,便如临大敌,不曾有过半刻懈怠,并且由于对敌军情报了解极少,总是满脸严肃,已经数日不曾如此高兴的大笑。
    严颜笑道:「不出三日,老夫就要亲手击败黄忠、邓艾,你说此事值不值得高兴?」
    刘聩讶然道:「老将军竟已想到破敌之计了?不知计将安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