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包括他的老友在内,本部发行部更多是不以为然。
“我也认为三起‘杀人犯自首事件’很神奇,但正如它的导演所说,这是一时的运气而已,过了初期的热度,也就是一部正常的惊悚片了。”
“实际上,已经是四起了。”弗兰克看向老友,顿了一下,说出了他刚下飞机收到的最新消息,
“你大概能在明天的媒体上看到这个新闻——这部电影在安南,继续延续着自己神奇的纪录:又一个连环杀手,看完电影后,跑去警局自首了!”
“瓦特?”本杰明直起了腰,这就真有点意外了。
“你的意思是,它可能真的有某种魔力?”
这一次,轮到弗兰克耸了耸肩,
“谁知道呢?反正我有种预感,公司肯定会为宣发投入上的谨慎而后悔的。”
他算是给老友面子,用“谨慎”代替了“胆小怕死”。
毕竟,发行部几乎是卡着他与敦煌谈下来的发行协议要求的下限,只争取到了2000多张开画银幕。
诚然,票房大爆后不是不能争取更多排片,但就如上面所说,大爆后再争取,就攫取不到最大利益了。
“前提是,这部电影真的有魔力,能在北美复制神奇的纪录。”本杰明的态度稍微变得认真起来。
“那就等着瞧吧。”弗兰克摇了摇头。
事已至此,他能做的,也只是祈祷了。
祈祷什么?
当然是祈祷罪犯排着队来看这部电影——这样,就算它的“魔力”打个折,也能“砸中”一两个罪犯吧。
……
北美的罪犯们会不会排着队看《沉默的羔羊》,不好说;但北美喜欢看恐怖片的影迷,在电影正式上映后,倒是真的排着队准备一睹为快。
毕竟,因为“自带连环杀手”的属性,这部片子已经被环球影业打上了“最恐怖的东方电影”的旗号。
这样的宣传下,其他观众且不说,恐怖片爱好者纷纷涌进电影院。
得益于北美为数不少的恐怖片受众,《沉默的羔羊》在首映日的周六,一举拿下了1200多万美元的好成绩。
第二天,周日,再接再厉拿下了破千万美元的单日票房。
而且,它的口碑保持得相当不错。
尤其是北美影评人们,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说这是一部“惊艳的”、“主题深刻的”、“充满了西方元素”的东方惊悚片。
然而,作为发行方的环球影业并未觉得太高兴。
因为——
“喜欢恐怖题材的观众们,本来也不在乎影评人的评价。”本杰明如是道。
弗兰克沉默不语。
他也知道这是事实。
对于那些复杂的文艺片,或者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片,观众们可能需要影评人的帮助,来分辨哪些是烂片,哪些电影又值得一看。
可对于恐怖片这种受众群体非常固定的类型片而言,影评人的影响力其实是有限的。
更不用说,大部分影评人也都不怎么欣赏恐怖片——别看他们纷纷给一部东方惊悚片好评,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基于猎奇心理而已。
而更让环球失望的是——
“两天了,这部电影吸引罪犯投案的魔力,终究没有在北美大地上滋生。”本杰明略带同情地看着老朋友弗兰克。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部电影的爆发……“基本到此为止了。”
事实上,这也是北美多家票房预测机构的一致看法。
他们结合这部电影的上映规模,结合在街头展开的随机调查显示的北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感兴趣程度,都给出了相对保守的票房预期。
——这部电影的北美票房大概能达到5000万到6000万美元的预期。
以它的首周末表现来看,等同于他们认定——进入工作日,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必将急剧下跌,甚至远比普通好莱坞电影在工作日的下降幅度还要大,下降速度还要快!
当然,他们也说了,如果把角色们全部换成白人演员,其北美票房,也许能冲到9000万到1亿美元。
老实讲,这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即便是在当下的北美电影市场,票房过一亿美元,也绝对是成功的、大卖的级别了。
而如果北美票房能达到6000万美元,在引进的华国电影中,也能排到前四的位置了——如果考虑到前三的投资规模,这部东方电影在北美简直不能再成功了。
只是,在好莱坞一线大制作面前,它的体量就有点不够看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一次采访中,迪士尼电影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被问到“《沉默的羔羊》是不是同档期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