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贞仪乐不可支。
“噗嗤……”经纪人俞莉也摇头失笑。
这就是不知对面是人是狗的互联网,很多时候说真话反而没人信了——
话说王维上网的时候,也看到了那条“被上帝亲吻过”的帖子,于是亲自掺了一脚,很真诚地表示自己不是上帝。
然后……就被挂起来喷了——
“呸,想的倒是挺美!”
“你是王维?你怎么不干脆说自己是上帝?”
“我才是王维,冒充我的是何许人也?”
“……”
一人之力如何敌得过万千网民?
所以,即使是王维,也不得不灰溜溜地“败退”,任由真的不能再真的发言被挂起来“鞭尸”。
沈贞仪恰好见证了王维在网上被人怼得灰头土脸却无从辩解的全过程,差点笑岔了气。
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依然笑得难以自己。
经纪人听了之后,也是好笑。
不过,笑着笑着,注意力就不知不觉地放到了对面的沈贞仪身上。
这小妮子双眼弯弯的盛满笑意,很难去形容她到底美在哪里。
但第一眼看过去,就只有一个感觉,真美!
这种美是个很整体的印象,不论是如画的眉眼、大方从容的举止还是让人心生好感的淡然气质,都是她魅力的一部分,却又远远超过了这些要素的简单相加。
与两年前相比,她的容貌其实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多了一份成功者的沉淀——
在娱乐圈,没有什么比票房成绩更能体现成功的了。
这小妮子仅仅三部电影,票房成绩就压过了从艺一二十年的前辈,真是让人羡慕……且嫉妒!
突如其来的话题度,自然是有炒作的成分。
当然,不是沈贞仪的团队在炒作,而是《昆山之王》背后的发行方明珠影业在操纵。
——不然,怎么会有人忽然恰到好处地在这个时间注意到她的部均数据?
都是因为她在电影里,虽然只是一个女配,但在观众中的人气实在太高了,明珠影业忍不住配合炒热话题。
而这还只是统计了国内票房。
如果统计一下她个人全球票房累积——这并不好统计,而且不少数据会失真——这小妮子的表现更加惊人。
二十岁,个人累计全球票房已经是冲50亿民元走了,这也是计算以主角身份出演的电影,而不是配角也给算进去的溢美式算法。
——事实上,沈贞仪出道以后,就只演过一个女配角色,可能也是职业生涯的唯一一个;当然,客串的角色除外。
网上不少人在替她遗憾,如果她参演了骆建洲的《星月大冲撞》,哪怕只是一个大号花瓶,也有机会在一个年轻得过分的年纪里拥有三部破十亿的电影!
那样的话,她将成为所有人的宠儿。
“可是,她现在已经是所有人的宠儿了呀!”
俞莉在心里念叨了一句,看到对方笑罢,语气有些缥缈的说道,
“虽然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恭喜你,伱现在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一线女星了。”
“这不是我个人的判断,而是圈子的整体认同;可以说,只要你愿意,随时有大量的剧本飞过来任你挑选。”
沈贞仪眨眨眼:“之前不也是这样吗?好多剧本递过来任我挑选呀。”
俞莉摇摇头,“这是不一样的。”
她进一步解释道:“之前递过来的剧本,数量当然不少,但很多都是被人先挑选过的,所以你一个都没看中,我也不觉得奇怪。”
“现在的情况变成了,你是第一个挑选者。”
经纪人说的,却是娱乐圈里早已存在的一条隐形的剧本传递链——
不少电影的男女主角,在确定了具体的年龄和角色形象定位后,往往会从同一年龄段的明星中,按照地位的高低,从上往下逐渐传递。
可以说,只有上面的明星看不上,或者没时间演的电影,才会传递给排在后面的其他演员。
当然,这不可能是严苛的规定,譬如有些电影因为成本问题,根本不会考虑排在首位的明星,这也正常。
不过,只要有可能,大家都会为了这条顺位链中靠前的位置而奋斗不休。
毕竟,谁都知道,很多时候,一步快,步步快,站在前面位置的人,的确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只要前面的人不选择错误,那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逐渐让他们与后面的人拉开更多的差距。
娱乐圈明星之间巨大的地位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沈贞仪之前也隐约知道演员中存在这么一条顺位链,但她出道以来,基本就没怎么参考过这条顺位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