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娱乐圈不该卷成这样的 > 第222章 都怪观众太垃圾

第222章 都怪观众太垃圾(1/2)

    来自全国各影厅的数字洪流不断地汇集,当5月2日这一天落下帷幕时,敦煌宣布:《唐伯虎点秋香》全国票房破亿。
    午夜场1300多万,五一档第一天近4000万,次日更是飙升至5700多万,仅用了两天多一点的时间,斩获一亿票房!
    如果说午夜场票房还在一众影评人的预估当中,其后两天一天比一天爆炸的票房,让影评界几乎是陷入了“失语症”当中。
    这样的票房成绩,说它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这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部电影是部综合评价很低的恶俗喜剧,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几乎所有影评人都不能理解了,为什么它就如此得到观众的喜爱?
    ——这种质量的片子,虽然不说制片厂的片库里有的是,但各家片厂手里还真不缺,它并不是什么天才偶得的现象级作品,只是一部缺点不少的商业片啊。
    凭什么——为什么——怎么就——
    难道只是冲着王维的名头,就能无视影评界的共识?
    这个认识让影评界短暂的沉默了一下,接着就掀起更大的抨击浪潮——
    “王维到底做对了什么?别问我,我不知道。老天大概也不知道。”
    “敦煌究竟做了什么,才能让这样一部大烂片,骗了这么多人走进影院?”
    更有甚者,已经不局限于抨击电影本身或王维个人了:既然影评人们都没有错,偏偏电影票房又是高得令人费解,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
    一位在业内以坦率著称的影评人撰文猛烈抨击道,
    “王维这部烂片大卖,并不是个别案例,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垃圾电影的票房还挺高的。”
    “毫无疑问,这是相当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所致,是他们,使电影这门‘昂贵的艺术’变成了‘低廉的消费物'',而且还用低级趣味感染更多人——傻子永远比聪明人更加容易被传染。”
    “这些观众应该为华语电影在艺术和审美上的堕落负责,如果他们的电影审美不提高一点的话,我想华语电影是没救了……”
    这个逻辑,乍一看似乎非常通顺——
    如果拍垃圾电影就能让大批“垃圾观众”买单,那为什么要辛辛苦苦打磨影片呢?
    如果观众不去捧这种垃圾电影,它们哪里还有生存空间呢?
    所以,不少影评人都出声附和。
    然而,没有人会喜欢被称作“垃圾”,这一言论一出,立马在全国观众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在网上,网民们简直是群情激奋——
    有直接辩驳的:“难道自己上厕所的时候拉不出来就是马桶的错了?说实话,没有人愿意看烂片,如果大家都爱看的话,就不会有那么骂烂片的声音出现了!”
    有懂行的:“别欺负我们观众不懂行,就算银幕上烂片频出,但华娱圈每年生产的电影,依然还有50左右上不了院线。原因很简单,这些电影的质量,烂到连进影院放映的资格都够不着,这也是观众的错喽?”
    有以身说法的:“其实我是不大喜欢《唐伯虎》这部电影的喜剧风格的,我也认为王维导演有失水准,本来也很正常,小导演可能拍出经典大片,大导演或许拍出低级烂片,花无百日红嘛。
    但我不会认为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是垃圾。
    每个人看电影的需求不一样,你可能是寻求艺术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别人也许是工作之余放松一下,没啥问题啊,也没啥反人类的啊。
    审美或许有高低之分,但不能说谁是垃圾。比如我觉得毕加索画的都是什么玩意,看不懂,还不如看漫画,因此我就是垃圾?”
    更有还施彼身的:“上纲上线谁不会啊,比如说,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是精英的堕落,而精英堕落的标志是开始不停抱怨民众的堕落……”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观众对战影评人”甚至都成了一条新闻,堂而皇之上了正经的新闻媒体。
    即使是五大,想压也压不下去了,何况他们旗下的主流媒体都在消费因为《唐伯虎点秋香》引发的新闻。
    同档期的竞争对手固然是被挑起战火的影评人气得咬牙切齿,即使是王维,也纳闷地问老王:“你真没塞钱?那个影评人真不是我们的卧底?”
    老王却是略带忧郁回道:“这个真没有。所以说,我们宣发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么好一个点子,愣是没有一个人想到。”
    王维哑然,继而乐了:“真·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这不,不管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逆反心理,很多本来因为影评人的差评而对《唐伯虎点秋香》不乍感冒的观众,也想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拍得怎么样了。
    院线方永远是对观影狂潮反应最快的一方。
    即使接连受到中传媒、华视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