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亮剑之军工系统 > 第438章 新学员

第438章 新学员(1/2)

    王学新安排好“拉5”工厂的事就返回他位于砥石坡的指挥部了。
    生产线有参谋长和阿列克谢忙活,用不着王学新多操心。
    事实上,王学新想操心也操不上心……具体技术上事王学新是一窍不通,组织管理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一碰到那什么文件什么人事管理就头疼,属于越管越乱的那种。
    所以王学新还是决定把精力多投到砥石坡和钢铁厂方向。
    钢铁厂在李云龙的经营下也是有声有色的,确切的说是赵刚在经营,李云龙那家伙只会打仗,一听说有仗打就“嗷嗷”叫,就像打鸡血似的,说到其它的就昏昏欲睡的完全不在状态。
    赵刚就不一样了,他不愧是燕京大学读过书的,把钢铁厂打理得有声有色的,不但使钢铁厂恢复了生产还短时间内突破之前鬼子的生产纪录……这还有赖于赵刚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八路军是仁义之师得到百姓的拥护,否则就算赵刚吹上了天也没多少人信。
    有了八路军的好名声,赵刚只是做了点宣传,很快就把大青山一带的百姓和蒙民组织起来参与到钢铁厂的工作和运输中来。
    往常,鬼子无论是采铁矿石还是挖煤,都是用刺刀和皮鞭威逼着百姓干。
    虽然也有进度,但百姓是被迫的,甚至还会暗中破坏,再一想,这些钢炼出来就是用来造枪打华夏人的,就更没有生产积极性了。
    八路军炼钢就不一样了,那是生产枪弹打鬼子的,就算不用工资只要能给口话吃他们也抢着干。
    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两者的效率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钢产量大增也就在情理之中。
    砥石坡这边,王学新这段时间做的主要是训练新学员。
    这些新学员是为将来“拉5”生产做的准备……
    八路军都有自己的飞机生产线了,往后大概以每月二十架飞机的速度升空,但这些飞机总得有人开啊!
    于是,训练新学员就迫在眉睫。
    王学新认为,这方面不能过于依靠鹰酱的完县机场。
    一是因为完县机场训练的是“霍克81”战机,
    驾驶“拉5”时还需要再次熟悉。
    二是因为鹰酱训练飞行员的方向和方式并不适合“拉5”……
    鹰酱是以长期训练为目标,不练个一两年休想升空作战。
    但“拉5”要求的却是速成。
    如果每个飞行员都要练个一两年才参战,那么“拉5”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飞机都要在仓库里呆着生锈了。
    八路军显然等不了,这是形势所迫,也是战争的要求。
    于是,八路军再次动用情报网,从全国各地尤其是从顽军控制区那搜罗了一批高中生、大学生参加航空队。
    之所以要从顽军控制区搜罗,是因为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八路军控制区都是鬼子一枪都能打穿的……就连首长的指挥部都要转移来转移去,全军都在山里与鬼子打游击,这情况又怎么能留得住人才?
    人才的确有,但是极少数,都是些有坚定的信念而且相信八路军才能救华夏的人才。
    大多数人才都在重庆……他们随着大学一起搬迁到重庆。
    但这时要搜罗这些人才已经相当困难了。
    并不是说顽军管得严。
    即便顽军管得严,八路军也是能通过地下工作人员动员到人才投奔八路军。
    原因是此时的顽军也在大批动用学生兵……以往顽军并不要求学生参军,因为他们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但鹰酱在阿三那组建新华夏远征军,他们强调需要高素质人才参军。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鹰酱的部队那都是全套的美械,而且相当先进,不仅有机枪有火炮,还有汽车有坦克甚至还有飞机。
    要操作这些装备需要人才吧?
    要实现步坦协同需要人才吧?
    要实现步炮协同、空地协同需要人才吧?
    只有高素质人才进入部队,才能尽快的学会使用并充分发挥这些装备的威力最终形成战斗力。
    于是,鹰酱的飞机从驼峰航线运来顽军紧缺的物资,返程时就把华夏有文化的学生兵带往阿三编入新远征军。
    这一来,八路军这边能抢到的人才就不多了。
    结果就是条件一降再降,由原来的大学生变成高中生,再由高中生变成了高中在读。
    最后一百多名新学员里,居然还有三十几个只有初中生学历,其中还有一半未能毕业。
    这样的底子用来训练飞行员,对于现代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尤其身体素质方面都没有筛选过,比如是否有先天疾病、是否有伤疤、体能是否合格等等。
    要是真挑起人来,只怕这一百多名新学员能剩下的顶多就十几个。
    因此,王学新一遍又一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