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我试探性的向那个男人问道:“大叔,我想这个收徒弟的事情应该是双方自愿的吧,你看我年纪也不大,还要上学,我还不想加入你的什么门派,我也不想什么修行,您还是另外找别人吧,您看行不行?没什么事的话,能不能让我先回去?”
那人看我如此回答,好像并不意外,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回道:“我刚才也跟你说过了,是师父选徒弟,不是徒弟选师父,我之所以选择了你有我们累世的因果在里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件特殊的物品,需要你来开启并使用,不过这个现在离你还太遥远,等以后时机成熟你自然就会知道。”
当我追问那件特殊的物品是什么的时候,这个男人神秘的一笑,说道:“天机不可泄漏,你日后自然就会知道。”
这个男人这样一说,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这才聊起了我和他之间的因果。
这个男人看我好奇心如此强烈,犹豫了一下向我点头说道:“好吧,本不打算今天就告诉你的,既然你这么好奇我就不妨说说咱们之间的故事吧!你也就权当做是个故事吧!”
话说在古代时候的唐朝,江苏有个汪先生,在杭州城里一间很有名气的店铺里当账目主管,他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共收得银子一千八百多两,可谓收获颇丰。汪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八里铺”茶楼,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当这个汪先生回到店铺时,才发现装钱的皮袋子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头上立马大汗淋漓,整个人都吓懵了,慌乱中更加说不清道不明。
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归还就送他见官。
一千八百多两银子,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他汪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又有口难辨,感到这辈子完了,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山东人,姓薄,也在苏杭一带从商,因运气不好,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午间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来到“十八里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来消磨这段时光,也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汪先生刚匆匆离去时薄先生就到了,薄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薄先生疑惑起来,提了提感觉这个小皮袋子还挺沉重,打开一看,他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竟然全是光闪闪的银子!
薄先生惊喜交加!这可真是一笔大财啊,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丢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正经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薄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责任、物归原主。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象是丢了钱的,薄先生只好饿着肚子继续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薄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男子朝这里奔来。来人正是汪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一进茶楼,汪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向薄先生桌子走来。
薄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汪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汪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薄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汪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来,汪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汪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薄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薄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薄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
汪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薄先生仍然坚决推辞。最后,汪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薄先生居然来了。汪先生正要施礼再谢,薄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