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在病房的角落里,一边注视着病床上的女儿,一边自己在那默默的擦着眼泪,我看到这个场景,心中也是不禁感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随着我的观察,我发现那个女孩子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不过她的身上还有极少量的黑气在往外冒,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不由得将目光向她的身上望去,向那个黑气散发的部位看了过去,我发现那股子黑气,就像是一条丝线一般,延伸到了一个地方,当我运用天目向那条黑色丝线追查下去的时候,突然眼前的景物又变,自己的目光好像穿越了时空,沿着那仅剩的一丝丝黑气真正散发出来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古代城镇。
正当我疑惑间,在大脑里自动反馈出了一条信息,这个小镇所在的时代是明宪宗成化年间。明朝?这又是怎么回事?
现在眼前出现的场景,我也来不及多想,我放下了心中的那些疑惑,继续沿着那个黑气散发的方向看了过去,当我继续观察下去发现,这里是明朝的江南地区,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大街小巷叫买叫卖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随着我的观察,这时看到在大街上走过来一位手拿纸扇的翩翩美少年,那一丝丝的黑气就是从这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
当我把注意力都关注到他的身上时,我的头脑里出现了这个少年的信息,原来这个少年名叫刘林,是本地一个大财主的公子,自幼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出口成章,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
这年朝廷开恩科,全国上下的大批举子们都闻风而动,纷纷收拾行囊向京城赶去,因为过去的古代,人们对科举考试是非常重视的,就有点像现在人们重视高考一样,同时这个恩科也不是每年都会有,所以人们都想参加今年的恩科,抓住这次大好时机,金榜题名以光耀门楣。
刘林也相约当地的几名举子,收拾好行囊后,辞别了家人,结伴向京城而去。
几名举子一路上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倒也有几分惬意。这天来到了北方一个小渔村,几个江南书生发现这个小渔村景色优美,风景宜人,虽说他们几人都来自于江南渔米之乡,可是这北方的小渔村,又不同于南方渔村的恬静之美,给人一种粗犷豪迈之感,不由得生出了游玩之意。
当下在江边四下寻找渡江的船,江中渔船虽多,可是大多都在捕鱼劳作,没有闲暇的渔船。
几名在岸边的书生正焦急间,发现,从江心处划过来一艘不大的小渔船,这渔船应该是劳作完了,正在往回赶。
几个书生发现后,异常高兴,大声将这小渔船呼喊过来,向船家说明了意思,谈好了价钱,几个便雇佣了这艘小渔船。
这艘渔船不大,也就能坐四、五个人,正好这几名书生刚好挤着坐下,当下便有说有笑的向江中心游玩去了,几名书生谈笑间,小渔船就行驶到了江心。
几名书生正在欣赏江面上的景色,没有人注意到,在江心不远处,快速的行驶过来一艘比较大的游船,应该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家船,由于江心风浪比较大,大船转角太大的缘故,两艘船相互躲闪不及,正好撞到了一起,一下就把小渔船撞翻。
随着“噗通、噗通”的落水声,大船只是轻微的颠簸一下,而小船上面落水的众人,其中有几人都有点水性,只有刘林一人不会游泳,在水里不停的挣扎。
这时,在大船上一个老爷模样的人,赶紧招呼自己的船家下水去救人,待将几位落水的书生都救上大船,抢救一番后,别的几位书生并没有大碍,只有刘林一个人经过奋力的抢救才转醒过来。
这位老爷模样的人发现事态严重,也是怕出人命,同时为了给大家赔罪。于是,将几个书生接到自己的府上,给他们好生调理,同时,进一步的救治刘林。
这家老爷府上姓张,张老爷为人正直,待人很是真诚,几个书生在这府邸住了两日后,由于刘林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其他几个书生与刘林商议后,他们先行赶路,刘林暂且留在府上调养,等调养好后相约在京城的某处相见。
就这样,刘林便住了下来。这个张府也是深宅大院,很是气派,张老爷给刘林安排了一位丫鬟,每天照顾刘林的生活起居。
这丫鬟名叫玉珠,生的真是一个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的一颦一笑,都让刘林着迷、沉醉,她的举手投足都令刘林魂飞天外,不禁让刘林对玉珠姑娘有些痴情起了。
三天前,刘林其实就已经痊愈,可是他对玉珠的那份牵挂,让他变得有些割舍不下,于是,就又在张府多住了几日。
还好这家主人张老爷,也是个爱才之人,本也是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