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也看的非常准确。
人体的经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大系统,像树冠一样的网络,密密麻麻的纵横交错,内脏间隙处没有血管却有脉络,比任何世界上任何精密仪器都要复杂。
曹大夫这时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开好药后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眼睛,扭头看向了我,说道:“小伙子,我注意你半天了,从你进药房就站在我旁边,怎么对中医感兴趣吗?”
我点头道:“是的曹大夫,上周日我听过您的课,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所以那天我报名想要学习中医。”
曹大夫听到这也来了兴趣道:“看你岁数不大,就对中医感兴趣还真是难得,今天你来了,咱们也是缘份,这样我送你几页纸的《汤头歌》,你回去后先把它背下来,我看看你是不是学中医的这块材料。”
说着话,曹大夫把抽屉里面的几页纸递给了我,我接过一看,上面分列了好多项,如补益之剂、发表之剂、攻里之剂、和解之剂等等。我翻开这几页纸看了看内容,都是些不知道的药物名字的歌诀。
我一脸茫然的望向曹大夫,曹大夫只是淡然的一笑说:“要想学中医,得先背汤诀,后面还要背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等著作,中医可不像现在的西医到医学院学个3、5年就可以出徒的,中医需要知识的积淀和行医的经验,学中医也很是枯燥,还得能耐得住寂寞,要想成为一个好中医,更应该守的住自己的德行。”
我在一旁认真的听着,看着手中这几页纸,心中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对曹大夫说道:“曹大夫,我知道学中医有难度,但我就是对中医感兴趣,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一定可以把汤头歌诀背下来。”“好有志气,我看好你!加油吧!”曹大夫面带笑容的说道。
拿着曹大夫给我的几页纸,我走出了商场,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简单的跟父母汇报了一下一天的学习情况,我就回到自己的屋里拿出了曹大夫给我的那几页纸翻看了起来。
只见第一页写着汤头歌,是三个很古朴的字,可是这三个字怎么忽然给了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继续看下去,三个字下面是它的基本介绍,内容是:本汤头歌是医方著作,把治疗疾病常用处方之药组成与主治功用汇编成歌决,此歌决成文于1694年,歌决中选录有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别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大类,此为前辈中医之心血,需成竹在胸,才能应用自如也。
后面是汤决的内容,写道: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袪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槟榔胡粉糊丸服。肠胃诸虫永绝氛。
看到最后,头有种晕晕乎乎的感觉,这几页纸拿在手里,我毫无头绪,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没啥好方法,我只能一遍一遍的通读,先从补益类开始吧,背读了二个多小时,真是头晕脑胀也没有记住多少。
我看了看桌上的钟表,时间快晚上10点了,心想算了今晚不背了,先休息休息。里面有很多的中药名称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明天去药房问下曹大夫有没有好办法加快记忆。
伸了个懒腰躺在了床上,我灵机一动,心想,不如我运用下天眼,看看这个汤头歌决是谁人所作,也好加快自己的记忆不是。想到这我一骨碌身从床上坐起,马上盘腿进入了禅定状态,我集中精神力,一会儿的功夫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
这里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安徽休宁县,在一处破败的破瓦寒窑里,居住着一个叫汪昂的秀才,由于他参加明朝的科举屡试不中,明灭亡后,开始厌恶科举制度,又感慨明朝的兴衰,毅然弃儒从医,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终成一代名家,《汤头歌决》只是他的一个著作。
我看到这里,感叹汪昂的毅力,真可谓大器晚成。接着看下去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汪昂现在就是药房的曹大夫,这…这是…还真的是曹大夫,看来曹大夫的医术如此高超,与他的前世不无关系啊。
当我想继续用天眼向汪昂的前世推的时候,眼前却是一片迷蒙看不清楚了,我知道这可能与我的功力有关系,还不能推的太远。
我收回目光,意识回到了现实之中,抻了个懒腰躺在床上彻底放松了下来。
我坐在床上,回想着曹大夫讲到的中医的一些内容,由其是说到一些关于人体中的经络部分内容时,没想到跟我自己看到的一模一样,人体就像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一样,也是各司其职,各有分工,所以,直到现在人体的奥妙都没有被现代人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