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世民为人忠厚仁义,一直都在拒绝,不论我如何劝说,李世民执意不肯执行,最后,还将我赶出家门。
我一气之下,找到了秦琼等人商议此事,我和徐茂公二人在一起定下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将计就计,反客为主,我们同样在玄武门那里安排人手,等待动手的时机。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其实我们双方的人马都已经准备完毕,只有李世民被蒙在鼓里,我们为了保护他的安全,这天在李世民的身边增派了侯君集、尉迟恭、秦琼等好手保护在左右,静待事态的变化与发展。
当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的马打对头之时,李世民本想上前向太子打招呼,可是李建成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一连躲过了三箭,他本能的从坐骑处摘下强弓,向李建成射了一箭,没想到这一箭正中哽嗓,李建成在马上晃悠了几下,死尸栽倒在地。
这时,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受伤后跌下马来。双方的将士便混战在了一起。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受伤的李元吉看李世民掉下了马,机不可失咬着牙赶到了李世民的身边,捡起从李世民马背上掉落的强弓,栖身上前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了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了他,放箭将李元吉射死当场。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
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一时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之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 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
李世民登基后,改国号为贞观,期间治理国家的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在唐高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任用贤能,安定国内外环境,促进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发展。通过唐太宗治理国家措施,唐朝逐步走向繁荣,后人在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作为时,认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社会中期的繁荣。
因为隋末战争的缘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为了兴旺人丁,唐太宗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亲眼见证隋朝的灭亡时因为朝廷的腐败,为了汲取经验,唐太宗一直虚怀若谷,励精图治,积极听取朝中大臣们的意见。经过一系列的稳定措施,社会各方面逐步呈现回升趋势。
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今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但是同时对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贞观之治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盛世景象,李世民也不愧是一代雄主。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我就已经辞官归隐,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使得我早已经看破了红尘俗世,早已经有了求道之心,于是我追随叔父谢弘前往终南山三清观正式出家修道。
在叔父谢弘的潜心指导下,我专心研究儒释道三教经典勤苦修道。后来我又游历西北名山大川访求至道,得王真人指点掌握医术,能够治疗绝症起死回生。
于是,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