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九十六章 所谓志趣相投

第九十六章 所谓志趣相投(2/3)

部出现了。
    “我曾经专门关注过一段时间,在新城中部以南有一片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商业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商行往那边集中。
    “附近的地价和房价都在迅速上涨,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向那边集中。”
    朱靖垣也是稍微有点意外,没想到对方专门观察了这种情况,然后就接着继续追问各种想法:
    “那两位以为,这种情况是好是坏?对京师新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城市这样大范围的扩张,不断挤占民间的田地,会不会影响咱们大明的粮食供应?”
    “大明本土的耕地数量需要多少,才能保障本土的稳定需求?”
    “朝廷是否应当主动控制城市的发展空间?”
    朱靖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两位当代最优秀的士子被问的有点懵。
    两人都本能的感慨,这位殿下询问的事情,真的是越来越深入和复杂了。
    这些问题都完全不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提出来,反而像是自己的同学们该干的事情。
    两人都没有因此畏惧或者厌烦,反而越来越感兴趣了,因为两人都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感觉。
    他们这些年轻的士子,平时也都喜欢思考类似的事情,喜欢聚在一起讨论这种事情。
    于是两人利用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观察总结的经验,开动的自己的思维,跟朱靖垣讨论。
    那些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桉,朱靖垣自己也没有可以参考的答桉。
    因为情况不同,答桉也可能不同,选择也不同,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可能对照上辈子任何一个国家。
    不过这些上辈子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可以作为思考的引子,引发这个世界的士子们的思考。
    所以朱靖垣不会做出准确的评判,只是参考和判断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同时也加入到讨论之中。
    在朱靖垣这边看来,这就是三个人一起指点江山,或者说是键政。
    这种讨论迅速拉进来三人之间的关系,让两个青年士子没有那么的拘禁了。
    三人兴致勃勃的聊了两个多小时,除了喝水比较多之外,都是越聊越精神。
    关天培听得昏昏欲睡,又完全不敢睡着,只能起身出去巡逻,不听三人叨叨了。
    朱靖垣乘坐的火车朝着东南方向行驶,四十多分钟后离开京师新城地界,靠近了廊坊城区。
    不过铁路没有进入廊坊城区,而是从侧面直接绕了过去继续前行。
    周围的多层楼房慢慢变得稀疏,很快就又再次密集起来,火车进入天津老城的郊区了。
    天津老城是原有的河港城区,天津新城就是海边的海运码头城区。
    火车穿过天津老城,继续行驶四十多分钟,在上午十点四十分的时候,开进了新城的军用港口。
    客船本身已经准备完毕,海军的护航舰队也在海上游弋等待,不用慢吞吞的从头启动。
    火车停稳之后,关天培所部士兵和锦衣卫的人员,首先下车去检查周围情况,然后上船检查客轮内部。
    朱靖垣在车上等到中午十二点,直接在火车上吃了中午饭,才终于收到消息可以下车登船了。
    等的有些焦躁的朱靖垣赶紧起身,带着关天培和两个幕僚钻出车厢,乘坐港口内的转运汽车前往码头。
    汽车逐渐靠近码头,码头上停靠客轮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给人的感觉也显得越来越大。
    当汽车在舷梯下方停住,林则徐和牛鉴这两位青年,都是仰着头走下的汽车。
    两人站在舷梯下方,遥望着上方的客轮舰体,满脸都是震撼的表情。
    “以前在报纸上看,这钢铁轮船在无边海天之间,并不显得如何巨大。”
    “现在到了眼前才知道,实际竟然如此这般庞大。”
    “真的是大如城垣,宛如山岳啊……”
    朱靖垣听到两个幕僚的对话,再次抬头望了望这艘大船的形态。
    这艘客轮跟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没有现代西方式邮轮的典型风格,这辈子可能看不到那种形象了。
    就像大明的轿车真的像是轿子一样,这艘船的上层建筑宛如一座东方式的宫殿。
    只不过在这座宫殿式的中间,耸立着四根高大的烟囱,展示出了俗语工业时代的力量。
    按照财团的人员通报给自己的情况,这是一艘运营了三年的崇明岛型豪华客运轮船。
    满载排水量35000吨,舰体长度248米,能够搭载800名船员,以及2400名乘客。
    这型客轮总共建造了四艘,眼前这是三号船舟山岛号。
    四号船虽然更新,才刚刚开始运营不到一年,但是并不能确保完全成熟可靠,船员也不够老练。
    所以客轮公司选了三号船给朱靖垣用。
    朱靖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