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一七六章 和谈代表团回京

第一七六章 和谈代表团回京(1/3)

    大明泰平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大明京师顺天府。
    大明和谈代表团抵达京师。
    “他们取得了战场上没有取得的胜利,他们此次归来就是凯旋。”
    按照老皇帝朱仲梁的批示,礼部组织了一场最高级别的欢迎仪式,宛如迎接得胜还朝的部队的仪式。
    代表团在天津上岸后,转乘专用列车进入京师。
    但是没有和离开的时候一样,直接乘坐火车进入旧城,而是在新城南站就下了车。
    所有的代表在新城南部的驿站修整了两天。
    然后乘坐礼部准备的敞篷汽车,列队穿过整个新城的主干道。
    这其实是整个礼仪的重点阶段。
    新城的百姓在街道两边夹道欢迎。
    代表团取得的成就,早就通过各种报纸在民间传播开了。
    他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对现在的生活的影响,也都已经被仔细的分析传播开了。
    没有尽头的订单,越来越高的工资,更多的移民闯荡空间,还有皇庄再次开始招募移民,
    都与这次谈判有着直接的关联。
    和谈之前开放的那些行业,更是被谈判拿到的广阔土地,广阔的市场直接催熟喂饱了。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身价已经翻了几倍。
    现在才想起来入场的后来者也已经开始赚钱。
    没有人不感激,没有人不欢迎,整个仪式不用专门找人招呼,不需要烘托氛围。
    道路两边,街边的窗户里,房顶上,到处都是围观,欢呼的人群。
    整个新城的氛围热烈到了极点。
    宗室的成员们、朝堂的官员们、以及回来的代表们自己,也都是非常的激动。
    和谈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本来都以为,这可能是大明第一次没有胜利的和约,甚至可能要割地。
    以至于每人敢提和谈,没有人愿意主持和谈。
    结果让朱靖垣这个少年皇孙来说话,来担任了和谈的全权代表。
    本来以为这个皇孙是去背锅的,以至于老皇帝破例直接封了个亲王,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以至于朱靖垣要求大明配合谈判做改革,所有官员和宗室也都接受了。
    结果到了最后,这少年皇孙他谈出来了一个大获全胜。
    改革的所有项目,也因为谈判的顺利,而变得异常的顺利。
    现在整个大明都是烈火烹油状态。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
    和谈代表团的车队,在道路两旁此起彼伏的欢呼中,穿过了整个京师新城,从永定门驶入了旧城。
    然后直接拐进了天坛。
    官方的仪式直接在天坛进行,实际上就是一次专门的祭天仪式。
    因为皇帝和礼部认为,代表团的功劳需要告诉上天。
    具体的大明和皇帝在这次和谈的功绩,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了上天了。
    现在是专门给代表团表功。
    但是所有人都非常的激动,自己这次的功劳都可以专门祭天,专门告诉上天知晓了。
    当繁琐的仪式结束之后,老皇帝带着文武百官返回紫禁城,进入奉天殿。
    老皇帝在上位就坐,百官在两侧就坐。
    老皇帝命内阁大学士出来宣旨。
    刚从海外回来的代表团成员以为要给他们封赏。
    结果老皇帝宣布的是禅位诏书。
    命皇二子朱简炎即刻即皇帝位,朱仲梁自己按照惯例晋位为太上皇帝。
    刚刚回来的臣子们有点惊愕,但是留在京师的文物百官却都早就有预料了。
    自从朱简炎替代朱简烽担任吏部尚书,所有人都明白老皇帝要更换继承人了。
    然后老皇帝直接管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这说明这次更换之后就要彻底放权交接了。
    特别是封禅大典回来之后,老皇帝就彻底不管事了。
    同时马上就年底了,和谈代表团返回的时间节点,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宣布退位的时间点。
    这样在年前最后一个月做好准备,在元日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在新年第一天正式改元。
    这是世祖皇帝时代形成的惯例。
    朱简炎首先去后殿更换皇帝袍服,出来之后向老皇帝朱仲梁行大礼,在老皇帝的面前继位。
    然后新皇帝朱简炎接受文武百官朝拜,朱仲梁则步履轻快的退场返回了后宫。
    朱简炎带着所有官员,躬身恭送朱仲梁离开大殿,正式坐上了朱仲梁原来的位置。
    今天这个简单的仪式,并不是正式的登基大典。
    现在只是皇帝权力的直接交接,在前任皇帝的监督和指示下,新皇帝开始署理皇帝职责。
    在元日的登基大典完成后,新皇帝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