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二四九章 直接上电子管吧

第二四九章 直接上电子管吧(2/3)

    林语堂的键盘总共七十二个键,分成了三十六个首码、二十八个尾码、八个选字码,三个区域的键数相乘,能够容纳八千零六十四个编码。
    朱靖垣只要三十二个键,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八个键,编码容量就是四千零九十六个。
    四千多的数字,能够容纳全部一级常用汉字,能够满足写日记和书信的日常需求。
    但专业性上仍然完全不够。
    在衙门办公和商业环境下都不够用,更不用说文学创作和出版相关机构了。
    所以工部的工匠们提建议,增加按键数量和对应的编码容量。
    主要是增加小滚筒每个面上排列的汉字数量,对应所属按键区域的按键数量。
    对应按键增加到十六个的话,就有总共八千一百九十二个编码了。
    也就能够容纳世祖皇帝钦定的《通用标准汉字表》中的所有汉字了。
    世祖皇帝重新统一天下之后,再次搞了一次书同文字行动。
    整理天下的所有汉字,确定每个字的标准写法。
    将其列入《大明标准汉字总表》,并编写了囊括所有标准汉字的《大明字典》。
    然后又在这个总表和字典的基础上,剔除了各种特殊和专有用途的生僻字。
    选出了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文字用途的八千个汉字,列入《通用标准汉字表》。
    并规定以后朝廷各级衙门公文、教育培训、招牌匾额、出版印刷、文学创作等场所用的文字,都必须是这个表中的标准汉字。
    只有其他的私人书法等艺术用途,才能使用其他的生僻和特殊字。
    只要能够完全容纳通用标准汉字表,这个打字机就能满足绝大部分使用场景了。
    另外礼部的学者们建议,在次基础上继续增加编码数量。
    将相对常见的生僻字和各种常见异体字也纳入。
    满足礼部处理特殊历史典籍,记录和编制生僻字、异体字相关文件使用。
    工部建议专门制作一个加强版,将小滚筒每个面的汉字增加到三十二个。
    编码数量翻倍到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个,就能够基本能够满足礼部的需求了。
    朱靖垣看完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在按键和编码上算错了一个数据。
    工匠们给自己指出来了,但是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提了个修改建议。
    朱靖垣微笑着摇头,亲自写了封回应:
    “工部的大工和礼部的先生们都是很有能力的,就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吧。
    “以后大家发现我的规划疏漏和错误,可以直接提出来,不用这么委婉。”
    朱靖垣的消息送到工部的时候,这边的为打字机专门成立的工作组正在忙碌着。
    朱静本人并没有把打字机看的太过重要,但是朝廷的相关部门却并不是这样。
    现在的大明虽然是世祖皇帝重建的,在很大范围内完成了深度的改造和近代化。
    但是其名义上和实质上,都仍然是东方文明领袖。
    朱慈烺虽然提升了军人的地位,但大明朝廷本质上仍然是个文人朝廷。
    与文字、书写、记录相关技术,都是大明本土最受重视的技术。
    而打字机就是这个类型中的典型技术。
    大家虽然觉得汉字书写是艺术,但是将其工业化和标准化的需求同样存在。
    大明不是没有人设计打字机,也不是完全不在意打字机,只是没有人搞出真正的打字机。
    朱靖垣现在设计的这个打字机,其运行的逻辑和设想的可能实现的效果,都让礼部和工部乃至皇帝都觉得眼前一亮。
    如果把这个东西上升到政治高度的话,这个发明能提升到造纸和印刷的大功德。
    所以朱靖垣的设计发到京师之后,很快就成了内阁、工部、礼部的重点项目。
    在皇帝的授意下,内阁主导工部和礼部配合,一起全力推进研发工作。
    工匠们在尝试绘制图纸的时候,就发现了朱靖垣设计中的疏漏。
    于是让官员们斟酌着语言告诉朱靖垣,同时直接在原有设计上进行调整和修改。
    礼部找了一大群学者,配合工匠们共同分析和编写编码规则。
    朱靖垣的回应送到,工匠和学者们看过之后松了口气,然后马上继续忙活。
    二十天后,第一个能动的打字机器被制作了出来。
    由于是测试,所以根本没有盖子,所有机械结构直接暴露在外面。
    四排金属按键后面,一个空腔中安装着一个八面滚筒。
    由于编码字库没做好,所以滚筒上的字模都是空白的,这次只是测试机器结构。
    滚筒后面是一个纸夹子,纸夹子和滚筒中间隔着一条专门制作的色带。
    纸夹子后面有一整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