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三七二章 你干这么多活儿,厂里发你多少钱啊?

第三七二章 你干这么多活儿,厂里发你多少钱啊?(2/3)

够完全自如的用大明语言生活和工作。
    “朝鲜人、和族人、南越人、吕宋人、缅甸人、暹罗人,以及大明人与他们族女子结合说所生的后代,只要考核通过,就发一个证书。
    “凭借这个证书,可以在大食国墨洲地区享有藩国公民待遇,工钱和大明人一致。
    “然后南洋人、天竺人、波斯人、鞑靼人、大食人、奥斯曼人,以及泰西人,他们当地的土着人自己没办法参加这个考试。
    “但是他们族的女子与大明人所生的后代,可以参加这个考试并享受同样待遇。”
    朱靖垣支持融合,但是融合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讲究范围和目标的。
    朱靖垣的建议,让林则徐、牛鉴,以及郝仲义等工人、工匠都吃了一惊。
    其他人都在思考的时候,郝仲义最先开口了:
    “这样的话,俺弟马上就能跟俺一样待遇了。
    “俺弟他娘就是和族,但是他从小跟俺一起长大。
    “根本就不会说和语,只会说山东话,山东话也算是大明语吧?”
    朱靖垣笑着说:
    “山东话当然算,那是中原官话啊,那你想要你兄弟拿到跟你一样的待遇吗?”
    郝仲义理所当然的说:
    “俺当然想啦!要是大明本土也能这样就好啦!”
    朱靖垣愣了一下:
    “大明本土,这个就得等以后了……”
    这时候,旁边的林则徐开口了:
    “这样一场考试,设置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能够激发相应族群的工作热情。
    “应该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实际成本未必会提高,属下以为可以试试。”
    其他的工匠和主人也纷纷点头。
    大明人大多都是追求实用性的,对于一个藩国的公民待遇,本身看的并不是很重。
    而且通过大明语言的考核之后,肯定就能和大明人一样交流,整体的工作效率肯定提高。
    那点多发的工钱,多干点活儿就赚回来了。
    关键这是朱靖垣的要求,朱靖垣是这里的大王啊。
    大王提出的方案没有大问题,当臣子的还故意对着干,那是没事找事吗?
    也没有人提天竺、波斯、大食、奥斯曼、泰西各族,他们的男子与大明女子结合所生的后代的问题。
    因为大明文化传统就是男性继承制,对女性的血统看的不是特别重要。
    自己儿子和外族女人的孩子,基本都会被理所当然的当成自己家正常孙辈。
    但是对男性血统却特别重视,脑子里面根本不存在把外孙当自己家继承人的想法。
    朱靖垣看着大家都不反对,就微笑着点头说:
    “那就这么定了,回头去拟个方案,做一个小范围的测试。
    “现在我们继续说眼前的事情,关于普通工人的工钱的问题。”
    林则徐那边答应着,朱靖垣再次看向郝仲义:
    “其实在我的设想中,咱们的普通工人,也能拿到每个月一百银钞的工钱。
    “你们这些当技术工匠的,当车间主任的,工钱再翻个两三倍,那才是最理想的。”
    朱靖垣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
    郝仲义更是下意识的喊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怎么可能都赚那么多钱啊……”
    另外一个车间主任也说:
    “都变成有钱人,那谁当穷人啊……”
    朱靖垣却笑着反问:
    “为什么一定要有穷人?为什么不可能都当富人呢?
    “虽然说,互相对比的话,肯定会有人钱多一些,有人钱少一些。
    “但是,让以后的所有人,都享受到的以前富人的生活,并不是不可能的吧?”
    工匠和车间主任们面面相觑,不太敢继续反驳朱靖垣,却又难以接受和理解。
    林则徐和牛鉴也是觉得很奇怪,结合这两年跟着朱靖垣耳濡目染到的东西,隐约觉得这个思路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又没办法一下子明白其中的逻辑。
    朱靖垣笑了笑说:
    “崇祯朝以前,几钱银子能买一匹普通的丝绸,几两银子能买上好的绸缎。
    “世界大战之前,两三元银钞还买一匹不错的绸缎。
    “放在崇祯朝以前,一个妇女一天织一匹丝绸,且不算成本多少,就算卖了三两银子。
    “在世界大战之前,一个妇女看着好几台纺织机,一天能织上百匹绸子吧。
    “东西还是那个价,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东西的数量,增加了一百倍。
    “那这个人的收入,就算不上涨一百倍,也该增长十几倍吧?
    “与此同时,绸缎的产量翻了一百倍,能穿上起绸缎衣服的人,也能翻个十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