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二七三章 大明能够参考的对象

第二七三章 大明能够参考的对象(1/3)

    朱靖垣在刚刚开口的时候,下意识的想要讲的逻辑,其实并不是生产力和分配的问题。
    而是利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好附加值的产品,去大明之外卖高价,获得高额利润。
    但是朱靖垣马上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现在的人口就基本占了全世界的一半,等到二十年后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单纯的靠技术剪刀差和奢侈品智商税,去抽那几亿泰西人的血,并不能让所有大明人全都发达起来的,只能让部分人发达起来。
    当然,抽血还是要抽的,抽多少算多少,对自己的收益不重要,对泰西的损失才重要。
    朱靖垣和楚玉强一直在这么干。
    现在泰西人搞不出来弹力丝和人造丝,朱靖垣就支持楚玉强去卖出百倍利润。
    还只是连裤袜这种生活用品,而无关军用和工业技术。
    与此同时,让少量藩国出口特殊资源,比如说让大食国依赖石油销售和石化产品,维持部分藩国的高水平生活,又可能会滋生分离主义。
    除了朱靖垣这个亲王的大食国,其他地方真的不适合这么干。
    于是朱靖垣就不得不将自己的境界提升,将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到了生产力和分配上。
    这是现在的大明适用,以后的大明也适用,就算大明统一全球,仍然适用的原理。
    朱靖垣跟郝仲义等工匠和工人聊了会儿天,最后鼓励他们好好努力,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回去继续工作。
    自己跟林则徐、牛鉴等官员继续开了个会,讨论关于后续准备的考试方向:
    “关于允许特定族群和混血儿通过考试,在大食国墨洲地区获得公民待遇的方案,我还有这么一些想法,要特别提醒诸位。
    “首先注意,这种考核考的不是能力和知识水平,如果纯粹的放外族的精英加入,对我们大食国乃至大明而言都不是好事。”
    朱靖垣说到这里稍作停顿,林则徐和牛鉴等官员稍微一愣,然后短暂的考虑之后就都表情严肃的纷纷点头了。
    同时在再次在心中感慨朱靖垣的敏锐和直接。
    考核能力和知识,等于把外族精英放进来,与大明自己的精英乃至普通人抢饭碗。
    别说大明的普通人不高兴了,大明的精英群体也都不高兴的。
    朱靖垣考虑的实际上更加的长远,并不只是在顾虑大明人的利益。
    朱靖垣在考虑大明未来的族群政策,这是跟郝仲义聊天的时候开始发散的思维。
    大明现在的地位,也许跟朱靖垣上辈子二战的美国加上一战前的英国类似。
    但这只是一种地位上的比对,大明的情况跟他们是完全不同的。
    相比美国,大明不是移民国家,大明有自己的基本族群,而且还很强势。
    美国可以相对开放的吸纳所有的泰西白人,泰西白人融入之后都是美利坚的主体。
    大明必须将自己的天然主体族群的利益,摆在其他外来者之上,没有人能够反过来干。
    相比英国,大明的基本盘更大,足够压制和控制藩国,大明的传统文化也足够强势。
    英国必须考虑殖民地的情况,基于殖民地的文化来制定管理方案,必须迁就殖民地文化。
    英国殖民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材料,并不契合“殖民”的本意。
    大明的“殖民”行动,则更加契合“殖民”的本意。
    大明最大的市场就是本土,部分藩国是资源供应基地,但大部分就是“殖民用地”。
    大明就不需要,也不能太过重视殖民地的土人。
    不能为了迁就,甚至满足藩国土人的利益,而忽略甚至违背自己基本盘的利益。
    那样干的结果就是给自己的王朝断根。
    而且,大明的主体族群也有足够的规模,改革之后纯血大明人就有四亿两千万。
    相对总体的七亿多人,仍然占到了六成。
    更何况,这六成大明人,还直接关联着一亿四千万混血儿。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很难分彼此的。
    纯土人只剩下一亿五千万了。
    所以大明不能借鉴历史上英法美在殖民地和族群管理上的策略。
    不能像美利坚敞开了吸纳泰西的精英那样,让神州周边各族精英以直接加入大明。
    大明的主体族群不会允许决策者那么干,那是在损害大明主体族群的利益。
    关键是,吸纳了对方的族群精英,对方的族群本身仍然存在。
    大明要吸收的是对方的族群,而不是某些特殊的个体。
    大明能参考的对象是历史上的露西亚帝国。
    一个需要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一个反复诈尸的大体老师。
    露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