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三零八章 新天府护城河与紫禁城

第三零八章 新天府护城河与紫禁城(3/3)

设计的,更加规整和现代化的宫殿群。
    现在宫里面没有其他人,朱仲梁没有去住太上皇的仁寿宫,而是跟老伴一起住进了慈宁宫。
    朱靖垣也没有去宫外住王府,而且直接住进了慈宁宫前面的慈庆宫。
    这样祖孙两个住了前后院,随时可以直接串门聊天。
    这些最高级的宫殿本身都不是一个院子,而是被多个小院子拱卫的大型建筑群。
    朱靖垣的两个王嫔,都有自己单独的院子住,他们的婢女住在她们院子内居住。
    已经收房和即将被收房的婢女们,也带着自己管辖的婢女各自住一个院子。
    其他的普通仆人们,住在周围的其他房间里。
    朱靖垣和以前一样,到了地方安顿下来,就直接回房去休息。
    其他的任何事情,都等重新适应了陆地,倒完了时差之后再说。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状态,所以这第一天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瘫着。
    朱靖垣在宫里面躺了两天,基本恢复了正常状态。
    然后就召唤了两个幕僚,乘坐自己带来的专用汽车,一起去了城外的农机厂。
    大明本土组装的拖拉机样品已经送了过来。
    农机厂的工匠,在本土来的工匠的指导下,尝试用本土送来的柴油机,加新天府生产的底盘和轮胎组装拖拉机。
    朱靖垣一进来,这边的工匠们马上停手,一起站起来行礼。
    朱靖垣马上笑着回礼,让工匠们继续忙碌。
    然后自己靠过去,看着几个半截的拖拉机,询问现在的情况:
    “怎么样?组装起来的机器能跑吗?”
    负责组装的工匠来马上回答说:
    “能跑起来,稍微有点小问题,还需要继续调试……”
    朱靖垣马上继续问:
    “那现在能直接下地收割和耕田吗?”
    这边工匠随口说: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们得在现场跟着,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跟在朱靖垣身边的牛鉴似乎想到了什么:
    “殿下,如果您想要去田里展示机器,最好是等调试的基本不出问题了,或者自己用从本土带来的调试好的样品机器。
    “否则在展示的现场频繁出问题的话,可能会给百姓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靖垣的确想要出去展示新新机器。
    新天府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正在玉米,然后耕田种小麦,正适合展示。
    牛鉴的提醒也的确有道理。
    虽然新天府理论上是公司化经营,所有百姓都是皇庄的员工。
    是不是改用新机器,是由皇庄的经营团队决定的,而不是百姓们自己决定。
    但是机器的使用者还是百姓们,他们对机器没什么好印象的话,工作热情就可能受影响。
    朱靖垣轻轻颔首说:
    “牛先生说的不错,展示和推广还是尽可能等机器成熟了再做。
    “那大家就继续调试组装机器,我先用样品机器练习一下……”
    林则徐和牛鉴顿时都吃了一惊:
    “殿下您要自己去展示拖拉机?”
    朱靖垣理所当然的说:
    “的确是要自己展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
    “历代皇帝都要亲自耕田,我这个皇子耕个田再正常不过了。”
    两个幕僚心中恍然,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即便是大明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了,但是对于农业的重视仍然不曾降低。
    普通人别管当了再大的官,家里再有钱,也都习惯于说自己是农民。
    诸葛亮也曾躬耕陇亩,当农民种田可以算隐居。
    皇帝每年二月二都要带文武百官去耕一回田。
    没有人认为种田是不好的事情,没有人认为农民是低贱的职业。
    朱靖垣上辈子的时候,是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才改变乃至破坏了这种认知。
    目前这种认知仍然是理所当然的逻辑。
    只是开始工业化了一点,准备把耕牛、耕马换成拖拉机,本质目的还是要耕地。
    就像朱靖垣整出来的电影设备,首先被拿去录了一段礼部尚书讲论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