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风起明末 > 第三十七章:临近

第三十七章:临近(1/2)

    西安府,淳化县,明军关中大营。
    洪承畴背负着双手神色阴沉,凝望着身前悬挂着的巨幅形势图。
    他已经收到了来自于张家川的消息,根据张全昌和贺人龙传来的消息,敌人是流寇的主力而非是一开始情报之中得知的偏师。
    夜不收探报,现在自巩昌府正往凤翔府东进的这一股流寇,粗略估计竟然多达十四万人。
    贼寇以老弱居中,步队在外,以精骑为先锋并护卫左右两翼。
    行军队列阔数里之地,络绎百里不绝,尘埃连天,烟尘蔽日。
    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等一众首领的旌旗皆在其中。
    连年天灾,陕西早已经是一片萧条、破败不堪。
    年景本来还好,一些地方挨到收获之日后,本来也能够勉强过活。
    但是高迎祥等人之所以到处流窜,除了躲避官兵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觅活,找寻吃食。
    当他们过境之后几乎带走了所有的粮食,同时各部各营也不断的裹挟民众充做助力,而那些原本就活不下去的饥民,以及一些遭遇不平心中早有不满人也在其到来之时纷纷加入。
    现在整个陕西中部已经彻底的乱成了一锅粥。
    北部庆阳府方向的贼兵也是蠢蠢欲动欲要南下,他们劫掠了数个县镇之后重新聚集了大量的军兵,人数再度膨胀到了七万余人。
    “地阔则难周,兵少则弗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洪承畴心中叹了一口气。
    六月平贼的诏令下达,截至限定的日期越来越近。
    但是现在的局势却是没有半分的好转,反而是更加的崩坏,流寇新胜数阵,已经是看透了他的虚张声势,现在东进之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洪承畴正看着身前的形势图思索着接下来应对的办法,突然听到帐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帐外何人喧哗?!”
    洪承畴眼神阴冷,转头看向帐外,冷声喝道。
    帐内一众军将皆是心中一惊,俱是转头看向帐外。
    两名守卫在帐门处的亲卫正欲出门,却见帐帘先一步被掀开。
    一名满身尘土,身穿着暗红箭衣,背负令旗的军卒已经是奔了帐中。
    “邠州急报!”
    那军卒单膝跪地,双手举起一封文书,高声道。
    “贼酋高迎恩、一字王、撞天王等部引寇十四万东出平凉。”
    “宜碌、冉店、停口三镇皆陷,敌军已至邠州城西二十里外。”
    “夜不收探报,敌军马队约三万人,步队六万人,中央老弱五万人。”
    洪承畴的瞳孔微缩,心中猛然一沉,沉声道。
    “呈上来。”
    帐内的亲卫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将文书从那传信兵的手中接了过来转递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拆开书信,心中更沉数分,他看到了曹文诏和左良玉两人的印信,这也印证了消息的真伪。
    洪承畴没有说话,而是立即重新转身看向身后的局势图。
    夜不收在探查这种大部人马之时,误差虽然很大,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三至四万人。
    就算是其将人数看多了不少,但平凉府方向的贼寇也多达十万人。
    而流寇仅巩昌府一带便有十余万人,庆阳府也有七万余人,现在曹文诏的传信来说其有十四万之众。
    现在这三股流寇加起来规模已经快要超过了四十万人。
    而除去这三股大规模的流寇之外,在西安的东南方商州等地还有一股约三四万规模的流寇,也是不断的袭扰地方。
    “四十万……”
    洪承畴神色越发的阴沉,脑海之中混乱一片,现在他能够调动的野战兵力少之又少。
    除了贺人龙和张全昌麾下两营战兵之外,便只有曹文诏、左良玉、张外嘉三人的部曲。
    其余的将校都被分派出去驻守其他地方,湖广和河南的贼寇也是越发的猖獗,难以制止,他不得不又分了两千的兵马进往河南。
    曹文诏麾下有两千八百人、左良玉麾下有两千七百人,两人现在驻守邠州,防备西北面平凉方向的高迎恩、一字王、撞天王等部。
    张外嘉麾下两千三百人,现在驻守于三水,防备北面庆阳府方向的李自成、惠登相、拓养坤等部。
    除了曹文诏、左良玉、张外嘉这三营之外,现在他能够指挥的只有直属的两千六百多名标兵营的军兵。
    张全昌和贺人龙两部仅剩五千八百余人,现在正往凤翔方向撤退。
    洪承畴现在能控制的只有直属的标兵营,加上曹文诏等三营的军兵、贺人龙和张全昌麾下的军兵,手底下一共也只有一万六千二百人。
    洪承畴只感觉有千钧的重担都压在肩上,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