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第201章 比较聪明的两个文官

第201章 比较聪明的两个文官(1/2)

    王宏宇此时还在“诏狱”呢,英雄遭受牢狱屈辱,这更激起了大伙的正义感,私下里纷纷议论。
    锦衣卫早得到魏忠贤的命令,绝不管控这些舆论。
    浙党掌管的巡城御使、顺天巡按的人也有管理治安和舆论的职责,此时见死敌东林被抨击,背后里开心极了,哪个去管?
    天启皇帝这个时候在王宏宇的建议下先装傻,让内阁扛住压力。
    叶向高现在几头不是人。
    他本来根本没想处罚王宏宇,跟杨涟还考虑怎么拉拢呢。
    现在可倒好,赵南星、高攀龙的上奏竟然得到魏忠贤支持,天启小皇帝就按照赵南星说的,直接把王宏宇抓了调查。
    现在可如何是好?
    赵南星那边更郁闷,本想着上奏后遭到太监和帝王打压,赢得士林中的美名。
    没想到全反过来了,我成阉党了?
    他愧疚难当,赶紧上疏请求辞职回家。
    结果都没递到皇帝面前,就被魏忠贤给扔回来了,还说就会嚯嚯杂家,惹了事你跑路,杂家被你害死啦!”
    赵南星想避一避风头都没办法。
    关键时刻,辽东经略熊廷弼、山海关代总兵秦良玉先后上奏。
    他们已从辽东前线做了详细调查,参战的将士都能证明王宏宇说的是真的,赵南星、高攀龙搬弄是非,为同党掩护。
    甚至连东林党的王化贞,也跟着附议,说这些情况他已见证,全部属实。
    熊廷弼这个暴脾气又连着上奏,说血战的将士应该得到封赏,殉国的将士应当举行国葬、在岳飞、关公庙里供奉牌位。
    这一封上奏为敢战的将士们说话,王宏宇又让孟彪、魏良卿造势,一时间风起云涌。
    天启皇帝终于做出行动,单独召见叶向高以后,让他准备国葬事宜,并拨下50万两抚慰死难将士的家属。
    这50万两看着很多,但分到南军与勇敢作战牺牲的边军死难将士手中可就不多了。
    其中责任又在都察院,舆论纷纷指责都察院一把手赵南星,是他在从中破坏。
    这下赵南星又要上疏请求致仕回家。
    这次都没到魏忠贤那,直接被内阁首辅叶向高把他上疏扔了回来。
    赵南星大惊,忙问这是何意?
    叶向高却道下之前召见我,这几日悔恨得难以入睡,对辽东将士满是愧意,陛下会详细调查后做出处理,不会莽撞行事。”
    赵南星看了看左右无人,拉住叶向高衣角,凑到耳朵旁说道们东林应该团结起来,现在不让我致仕避风头,对你我都没好处的。”
    这话说的很直接,文人士大夫不被逼急了,一般不会这么直白说话,显然赵南星已经快被逼疯了。
    叶向高却沉得住气,微微叹息一声,事到如今陛下在准备罪己诏了……”
    !?
    “罪己诏!”赵南星头皮都发麻了。
    此时还没到崇祯的年代,远不是听罪己诏听腻的时候。
    恰恰相反,一个登基半年的十六岁皇帝,要下罪己诏,这是足以惊动天下的大事。
    “所以你的致仕递上去,陛下也不会同意,只有可能在他下罪己诏之后再做处理。”
    看着赵南星嘴巴大张,不敢相信的样子,叶向高其实也很理解,他这几天都惊讶得睡不着觉。
    这次的事情,天启皇帝完全可以处理赵南星、高攀龙和魏忠贤,可他完全没有,甚至要下罪己诏。
    这是何等的担当!
    太过惊人了,难以想象。
    按说天启自年幼就在深宫,当太子才一个月就继位皇帝,没有被哪些老师常年教导啊?
    难道说,就是因为没有文官的长时间教导,就体现出了他老朱家传自太祖朱元章的那股狠劲!?
    叶向高很聪明,他看得比赵南星等人深,察觉到天启皇帝的不一样。
    去找汪文言问问……
    不对,没有太监王安,汪文言就没有那么“聪明”了,找他没什么用,宫里面没眼线了。
    谁是他的老师?
    记得是孙承宗……那算是可以聊起来,去问问他最近皇上有什么不一样吧……
    ……
    可惜他猜错了,孙承宗可帮不到这,这当然是王宏宇策划的。
    罪己诏这种可不是王宏宇提的。
    他提了建议,可以对赵南星、高攀龙从轻处罚,对自己从严要求,以达成舆论觉得陛下被奸臣裹挟,奸臣罪大恶极。
    朱由校得到建议后,又跟魏忠贤商议,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坚决一些。
    可老魏是个忠于皇帝的老仆,哪里舍得让天启下罪己诏,求着处罚自己也不要这么做。
    恰在此时,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入宫讲学。
    见了孙承宗,他想了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