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第206章 单独召见

第206章 单独召见(1/2)

    赵南星无比自责,倒不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天启皇帝,而是觉得看错袁应泰这个人了。
    袁应泰虽是文人,虽然跟东林志趣相同,但所做的事没法洗白,自己采取的刚直不阿、正义之举,错得实在是离谱。
    现在天启皇帝宽恕自己,下罪己诏背锅再怎么有文人的骄傲,也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读书当官的这个群体。
    赵南星作为东林三巨头之一,此时在重新思考,文官与帝王搞对立,文官对武将搞高低,这些是东林书院的初衷吗?自己要引领东林做这些事吗?
    王宏宇看向朝廷众人的目光有些深邃。
    有一个问题自己思索良久,那就是用高压惩罚手段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这种解决只不过是换一批人。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会增加不必要的树敌。
    就好比大禹父亲鲧治水,用堵塞的方式,结果是水患更加严重,自己人头落地。
    此时对文官直接惩处和打压,就和堵大河水患一样头铁啊!
    王宏宇喜欢用头脑和技巧,结合不同水患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比如让东林党内讧,而不是直接跟东林宣战。
    比如对袁应泰不是直接硬扛,被人家来个尚方宝剑砍头,而是布局团结多数武将,让袁应泰身败名裂万人唾弃。
    现在也是一样,赵南星名声已毁,再打意义不大,反而把东林书院和江南士族推到对立面。
    但是对另一个就要惩处了。
    刑部右侍郎高攀龙,一点没有认错的意思,反而勾结成国公要对我下死手。
    哈哈
    武勋那边。
    只见那英国公张维贤,颇为没耐心地舔了舔嘴唇,今天早朝一直没说话。
    此人非常不简单,跟东林有共同移宫、同一个战壕的友情,却又是勋戚,在武将中威望无二。后来与崇祯关系紧密,是崇祯登基、干掉魏忠贤的重要助力之一。
    总之,魏忠贤九千岁却是威风,就是两次最关键时刻,在英国公张维贤面前吃瘪。
    另一位成国公就相形见绌了。
    成国公朱纯臣年仅三十多岁,跟高攀龙差不多,惹了大祸却不觉得自己哪里错了。
    嘿嘿,那你的保二争一的武勋位置,我可就抢了
    早朝结束。
    天启在文武面前演了一场好戏。
    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他曾经想利用没有党派的人替换一部分东林党的官员下来,减小东林党在外廷的势力。
    可是发现本来不属于东林党的人,一旦进入朝廷这个圈子不是被东林党拉拢进东林党,就是被东林党排挤,慢慢屈服于东林党,成为维东林党马首是瞻的外围成员。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外廷不仅仅是东林党的问题,而是文官作为一个群体,渐渐有它们自己的立场,有作为一个群体的自己认同感。
    终究是走到帝王和文官博弈的阶段了。
    年轻气盛的他,当然想对文官来一场勐烈打击。
    可知觉告诉自己这么做不妥,而且自己的力量也还不够。
    尤其是除了自己和文官,还有别的人也在观察着呢。
    自己和魏忠贤刚把东林党在内廷的眼线清除,可是还有勋贵的眼线,及其其他党派的眼线在,他们与东林党盘根错节关系暧昧。
    这次武勋第二的成国公就和东林党高攀龙勾结,想在昭狱对立了大功的武将王宏宇下杀手。
    这次听从王宏宇的建议,自己下了罪己诏,自己背锅,从轻发落罪魁祸首赵南星、高攀龙,当时在1000人的朝会上东林党激进派颜面扫地。
    短时间内,自己的名声起来了,东林党最激进那拨人不会再占舆论优势了。
    没有了舆论优势,东林党就不会再众正盈朝了,东林党的外围成员当时就拉开了距离,其他人更是与东林党划清了界限。
    其实整个朝会天启就没说几句话,只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根据王宏宇的建议自己已经开始走出困境,可是国库空了,自己的内库也空了。
    真没钱了,可恨的东林党、可恨的袁应泰,不到一年就把万历积攒了40年的家底败光了!
    打仗的钱从哪里来?
    对了,魏公公从昭狱回来说,王宏宇想去郧阳准备平定奢安叛乱,不用朝廷出钱,只要自己给他治理云贵川的特权们就能平定奢安之乱。
    还说在哪鸟不拉屎的地方搞改土归流,屯田练兵就能让军队越打越强,还能为朝廷提供资金支持。
    行么?
    云贵是穷乡僻壤的地方,自给自足已经不错了,从来没交过税,还的朝廷补贴。四川以前缴税可以,近年根本收不上来。
    王将军向来不会无的放失,看来一定有一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