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第275章 像远征军一样

第275章 像远征军一样(1/2)

    一刀切,是王宏宇最厌恶的方式,因为往往得不偿失。
    说是好心办错事都是轻的,严重些直接孤立自己、壮大对立者。
    所以才要统一战线,搞三三三制。
    团结该团结的人,做事符合民心和大势。
    蔡复一阅历丰富,早在大量边事中,懂得这样的道理,此时一点就通懂。
    他问道:“既然是三分是土司,那么哪些土司保留呢?又把他们安置在哪里呢?”
    王宏宇:“刚才其实已经说了,云南和广西要更多靠屯田和官府,这样对于交趾支援力度才大。”
    蔡复一恍然大悟道:“明白了,还是四川和贵州,一方面是支持我们的土司,可以下一阶段再改土归流。另一方面把云南、广西的一些土司赏到四川、贵州。”
    “妙~”
    王宏宇听蔡复一的这个计划就很不错。
    要想在交趾彻底站住,云南和广西的支援必须到位。如果云南、广西都是土司遍地,那站稳交趾从何谈起?
    把这两地的土司赏到四川、贵州去,地方比之前更富一点,这完全说得过去。
    “而且这些土司从云南、广西,到四川、贵州,处于更加内部的区域,以后绝无机会叛乱成功,时间日久一定会进一步听从和融入”
    说这话时,蔡复一眼神深邃,表情冷酷而又坚决。
    能主持苗疆的干才,当然不是稚嫩单纯的人。
    大幅改土归流,一定会有人利益受损;重新入主安南,当然会大动干戈;用长城将生苗、土司和安南人挡住,肯定会造成他们生活下降。
    能担当此职位的人,蔡复一就是不错的人选。
    自己全面主导,他来处理具体细节和稳住士林。
    到时候除了奢家、安家两大土司及其附庸,也必然跳出来其他人反对。
    各种打黑枪和作乱谋杀也不会少。
    但这是客观发生的事,是必然要走的路。
    铁与血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更多人生活更好,这是经济发展必然需要的密切联系,违背这个发展就是会被支持者打败。
    这一夜洽谈直接到了天明。
    王宏宇见蔡复一精神依旧不错,感叹文官跟文官就是不一样。虽然他也五十多了,但这股体魄和精神,真不是书斋里练出来的。
    最后交流探索神农架的事。
    从郧阳穿过神农架边缘,抵达四川夔州估计要800里。
    而且现在只有一些小路,很不方便通行,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王宏宇就是要构建穿越神农架边缘的通路,关键时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直接将四川重庆纳入自己的发展体系中。
    他其实有一个参考战例,那就是抗日时“远征军入缅甸”。
    一千里原始丛林边的土路,十几万远征军十几天成功经过,与敌寇死战到战局不可逆转的最后一刻。
    这次自己计划率领1万人,在不会遭遇敌袭的情况下,后勤压力比远征军要少许多。
    还有第一次远征军的野人山,死伤失踪过7成的悲壮撤退。
    神农架的条件在野人山之上,而且不像野人山时有日寇在后面追。神农架虽是原始森林,还有一些猎户和寨子可以提供向导和些许补给。
    效彷远征军入缅并非空想。
    因为不久前的刘綎,早就率领川军抗击过缅军进攻,多次穿过云南和缅甸丛林。跟随他的川军老兵们,对于这种行动都再熟悉不过了。
    蔡复一当然清楚这点:“老朽相信定远侯一定能穿越山中道路,不仅仅因为你是武勋后代,还因为你是川军最厉害的后继者。当年刘綎将军对战东吁就屡次取得类似战术,现在当然能成。”
    “这些川军老兵,大多已经五十岁以上,还能打仗的早就跟着我大哥去了浑河,如今存者只剩数人,还有六七十岁不能打仗的在家,这一个多月都联系上了……”
    刘綎手下的那一批川军老兵,已有许多人为国捐躯。
    但是川军永不磨灭,只要有一口气就会出力,他们的后代也会站出来。
    蔡复一知道这次川黔如果生变,很多地方的耕种会被打断,当地的粮食会遭遇可怕的劫掠,肯定不够兵马吃,日后百姓也没种子没吃的。
    后勤补给的难度非常大,一定要给予最大支持:“粮食和补给至关重要,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巡抚一定多多准备,襄阳乃至湖广的粮食产出,足以撑过这次变乱。”
    “粮食还要运得进去,战后可以主要通过水运,这次翻山作战还要通过其他方式。之前已准备一些骡马,但还有些不够……”
    郧阳知府只能征集本地骡马,最后除了建设军屯本身采购的500匹以外,只征集到了100多头。
    蔡复一却估算襄阳、南阳、汉中三地的基础,给出了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