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121章 工匠有声,伤兵无言

第121章 工匠有声,伤兵无言(1/2)

    “草民姓王,今年四十五了。”王老汉弓着身子,老老实实地答道。
    朱媺娖听了略感惊讶,她还以为这老汉起码五六十了呢,没想到才四十几。
    巡抚龙文光都快六十岁了,看着却比王老汉还年轻。
    同样四十几的黎玉田,便说是王老汉的儿子,  也是有人信的。
    人和人还真不能比。
    “王老丈应是大匠吧?觉得如今在这军器局做工如何?”朱媺娖又问。
    “好。”王老汉先吐出一个字,随即皱纹深刻的老脸上便露出笑容,“草民是大匠,草民的两个儿子也都评上了正式工匠,如今每月底薪就能领到三四两银子,干得好还有赏银拿。
    我那乖孙儿钟娃子再也不用挨饿,儿媳妇也不暗地里发牢骚了,一家子都觉得日子有奔头了。
    这一切都是公主的恩德,草民要谢公主···不,  谢监国啊!”
    说着,王老汉便不禁眼眶湿润,冲朱媺娖跪下来道谢。
    “王老丈不必如此,快些起来。”
    朱媺娖说着,军器局大使反应快,立即上前拉起了王老汉。
    接着,朱媺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制作铠甲的事,王老汉都一五一十地回答了。
    朱媺娖了解后,感觉对盔甲长如今的生产效率大致满意,这才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
    说起生产效率,朱媺娖就想起了郝光明曾经提过的流水线、机械化生产。
    但在第一次来军器局视察后,两人就有过商议,一致觉得,还有不到一个月张献忠大军就会来到成都。
    大战一触即发,  并非让军器局改成流水化作业的好时候。
    流水化作业生产效率固然比如今军器局作坊式、个人式生产效率高,  却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军器局毕竟有这么大,有一千多工匠,  要改换成流水线作业,  估计没一两个月难以磨合熟练。
    而流水线刚开始的时候,必然还会有不少出差错、需要纠正的地方,生产效率也许还没如今高呢。
    至于机械化生产,目前主要是指充分利用水力、畜力来加快、加大生产。
    但这类机械不是说朱媺娖一张嘴就有的,郝光明从后世弄来相关的机械设计图,工匠们造出来、安装调试好,也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还不如想让工匠们按老方法加班加点的干,等打赢了张献忠再弄畜力、水力机械。
    ···
    视察完军器局,朱媺娖又带着两百人的卫队(男女各半,分别从李岩、红娘子的亲兵营抽选),顺路从蜀王府接上李岩及昨日挑选的四名侍女,一起前往伤兵营。
    “监国驾到!”
    听到外面传来一声高喊,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李保田与同病房的其他几个伤兵相互望了眼,立马挣扎着要起来。
    现在李保田已经明白,监国就是来成都的那位公主,伤兵营是公主下令建立的,也是公主给了他们一个治疗、修养的地方。
    如今公主来到伤兵营,  他们当然要出去叩谢。
    但挣扎着起来后,就有人犹豫道:“我们这个样子,不会吓到公主吧?”
    李保田听了一愣,动作也止住了。
    随即又有人道:“公主对我们有大恩,来了我们难道不去拜谢?至于说吓到公主,我们离远一些跪拜,不让公主看清我们的脸就行了。”
    李保田等人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纷纷走出病房。
    另一边,伤兵营主管已经带着一众大夫、学徒、杂使人员在校场接驾。
    “成都府医官、署理伤兵营都管孙平拜见监国。”
    一名中年人带头向朱媺娖行跪拜稽首礼后,其余人也跟着行礼齐呼。
    “拜见监国。”
    朱媺娖颔首,道:“平身。”
    “谢监国。”
    待孙平等人起来后,朱媺娖便看向那些从病房中走出的伤兵。
    孙平见了顿时面色巨变,忙转身冲伤兵们喝道:“谁让你们出来的?!”
    其中一位同样被割了耳鼻、砍掉右手的将官壮着胆子道:“我等只想向监国跪拜谢恩,别无他意。”
    说完,便在距离校场仍有上百步的廊檐下遥遥冲朱媺娖这边跪拜,大呼:“多谢监国救治,大恩大德,永生不忘!”
    其余走出病房的伤兵也纷纷在廊檐下跪拜,齐声大呼,“多谢监国救治,大恩大德,永生不忘!”
    伤兵营都管孙平见此,一时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原本怕这些伤兵凑过来,恐怖的面容惊吓到朱媺娖。
    而今这些伤兵隔着上百步跪拜,都看不清脸,自然也就不会吓到朱媺娖了。
    可紧接着让孙平紧张的事出现了。
    朱媺娖竟然主动向那些伤兵走去。
    她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