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362章 票选阁臣,岭南三忠

第362章 票选阁臣,岭南三忠(1/2)

    在众人愣神、沉思之时,朱媺娖又接着道:“内阁成员只从十部尚书、侍郎中推选,再由本宫钦定。
    每次推选十人以上,然后由本宫从中择选五至九人为阁臣,并择一人为首辅,统筹诸部政务。
    为避免大臣们在朝堂上为推选之事争执,牵引出党争,便由诸部主佐官员写十个阁臣名字于纸上,署名后交上来。
    之后,本宫会让内臣当场唱票,选出票数最多的前十名或前十一名、十二名亦可。
    再公开选票,让诸部大臣查验,确认无物再将名单交给本宫。
    这新内阁的组建规则便是如此,诸位若有什么疑惑,可以现在就问。”
    听朱媺娖讲完,袁继咸想了想,发现新内阁成员的推选方法,除了将人选限定在诸部尚书、侍郎之中,其他方面和以前并无太大差别。
    非要说有,那就是君上对阁臣的控制力更强了。
    毕竟诸部尚书、侍郎就那么些人,还要选出十个以上给君上选择,那么只要君上控制住诸部尚书、侍郎的人选,就可以牢牢掌握住内阁。
    其余人也觉得内阁成员的推选方法与之前相比并无太大差别。
    多数大臣所在意的是,内阁权力跟以前差别太大了。
    除此外,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也直接被排除在内阁之外,这让姜曰广颇为在意。
    之前,他看朱媺娖同意召高宏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心中是颇为振奋的。
    因为照当时的朝廷各部大臣成分来看,虽然并非众正盈朝,其中有马士英这样的阉党,还有何腾蛟等靠着先接触朱媺娖而得到提拔的幸进之臣,但整体而言还是偏动向东林党的“正臣”居多。
    而都察院更是完全掌握在东林党手中。
    按以往的习惯,左、右都御史多半有一个会被选为阁臣。如此,东林党在内阁也将占据一席之地。
    可现在他和高宏图直接就没进内阁的希望了。
    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他想了想,道:“启禀监国,军政检法四权分离固然可领朝廷各机构职权更加清晰。
    可若是出现了需要各方协作才能解决的事,又该由什么人为主呢?总不能事事都劳烦君上吧?
    况且君上得天所衷,为英明之君,统筹各方自是没有问题。
    但若是后世之君为平庸之辈,如何能保证这四权分离后的各机构还能协作无间?”
    其余人听了姜曰广这番话,有不少都点头,觉得其所言不无道理。
    四权分离,听着很美。
    但正如姜曰广所说,在朱媺娖之后,朝廷遇到需要各方协作的大事该怎么办?
    面对姜曰广的疑问,朱媺娖却是不慌不忙地道:“这世间哪里有完美的制度?又哪里有万世不变的政策?
    别的不说,当年太祖皇帝所立下的诸多制度、政策,如今还有多少被完全遵行的?
    本宫之所以定下四权分离的制度,一则是借鉴后世的先进经验,二则是为了方便本宫尽快恢复大明江山,好令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能做到这一点,四权分离的制度便值得推行。
    况且,如今新的制度还没运行呢,诸位焉知它不会令朝政运转得比以前更加高效?
    至于在本宫及诸卿之后,这制度是否会因社会变化而出现问题,自有后来人去应对,并非本宫与诸卿该操心的。
    诸卿以为,本宫所言对否?”
    一时间,众臣再次陷入沉思中。
    他们回想,发现朱媺娖之前确实没说要让四权分离的制度成为大明永制。
    而事实上,即便哪位皇帝这么说了,后面的皇帝、大臣也未必会一直遵循。
    大明太祖皇帝威望够高了吧?
    可就在其去世后不久,建文、永乐两位皇帝便将其诸多制度、政策更改了。
    所以朱媺娖有句话说得对,哪有什么万世不易的制度、政策呢?
    这世间真正永恒的,唯有一个字,那就是“变”!
    朱媺娖这番话的道理,自己其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复杂。
    此番与会的诸位大臣又都是大明的人尖子,很快就都理解了。
    于是,马士英当先起身向朱媺娖躬身作揖道:“监国所言乃大智慧,臣拜服!”
    其余人见状都反应过来,一起跟着起身躬身作揖道:“臣等拜服!”
    见一众朝廷肱骨之臣都被说服了(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的),朱媺娖也不禁暗自高兴。
    她笑着抬手,“诸卿平身,坐下。”
    待众人都坐下,她接着道:“既如此,现在诸位便开始推选阁臣吧?若有人记不清本宫方才所说的规则,可以看挂板。”
    说完,朱媺娖就是示意韩赞周将一份“内阁成员推选规则”挂在了之前的大木板上。
    随即,诸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