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375章 废武勋散阶,解郧阳之困

第375章 废武勋散阶,解郧阳之困(1/2)

    实际上,此时在成都的重要文武官员并不多,其中得到明旨封赏的就更少了,绝大多数人都是被一体封赏,不在电文中列明,将来也不会有单独的圣旨下发。
    其中所受封赏最重的,自然是被朱媺娖视为臂膀的李岩。
    其被封为武诚伯,视为武将,加左都督衔。
    实际职务则是军务院督理。
    然后便是被朱媺娖立为前辈女性将领(臣子)标榜的秦良玉——其此前已被加封为忠贞侯,此番又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实际职务为成都军事学校山长,兼军务院协理。
    马科被封为第六品的轻车都尉,实际职务为禁卫军第三镇总兵、加左都督衔,提督成都禁卫军军务。
    不过,成都这边还有部分御林军,又有边防军、卫戍军。
    军权实际是由朱媺姕(实为费珍娥+方正化)与李岩、马科三方各掌管一部分的。
    这些只是必要的制约,并非是担心谁会谋反。
    另外,朱媺娖既然建立了新的功爵制,便将之前的武勋、武散阶制度都给废除了。
    一则,新功爵制度将引用了之前的一些武勋称谓,如云骑尉、骑都尉,如果不废除武勋制度,两者就混淆了。
    二则,武勋、武散阶早就完全沦为了虚名,甚至到了明末这个时期,文武官员都不怎么在乎这个虚名了。
    且两者都是与文武官职相对应的,计较起来偏偏又比较复杂,朱媺娖就在郝光明的建议下废除了武勋、武散阶制度。
    至于文勋、文散阶制度却是选择了保留。
    一则是文臣更在乎这些,二则是因为文臣要通过战功封爵太难了。
    不过,此番川、渝、陕、贵四省被封赏的文臣加起来也是屈指可数。
    被调去南京那边几位不算在这里,被以单独圣旨封赏的主要有以下几位——
    陕甘总督吕大器,升授资政大夫(散阶),赏赐金银绸缎若干。
    其麾下边防军第十镇,及六镇陕西卫戍军的将领、士卒也都有封赏。
    其中封赏最重的,便是出自李岩同族的卫戍军总兵李仁,封为骑都尉。
    然后便是王复臣被封为云骑尉,张广才为恩骑尉。
    至于其余几个卫戍军镇总兵、副将多是如贺珍、白广恩这等降顺又归明的将领,其原本在大明有勋爵的,如今自然都没了,若没有立下相应功劳的,朱媺娖也没再封,只是象征性的赏了些银两、布匹。
    四川这边,陈君宠在龙文光离开后,由川北参政升任为四川巡抚,升授通奉大夫。
    重庆马乾、贵州詹天颜亦升授通奉大夫,赏金银绸缎若干。
    然后还有几位独立领军的将领——镇守松番卫的朱化龙被加封太子少保,赵荣贵象征性赏赐银布若干。
    提督贵州军务的边防军第一镇总兵刘镇蕃,封为邻水县男。
    驻守贵州、重庆的卫戍军将领、士卒亦有相应封赏。
    提督渝北、陕南、鄂西军务的李定国,则被封为紫阳县男。
    其下各军将官、士卒同样有所封赏。
    李定国此时并不知道他被封爵的事,甚至不知道朱媺娖于五月二十五日登基。
    这天的下午,他正好解了郧阳之困,与荆西分守道徐启元及王光昌、王光兴兄弟会面···
    历史上,吴三桂在1645年春季从潼关一带撤兵时,顺手就利用明朝地官身哄骗了不了解外界情况的徐启元及王家兄弟,让他们会师剿贼。
    结果徐启元、王光昌领兵到了吴三桂的大营,就被扣下了。
    徐启元不屈而死,王光昌则投降了清军。
    但留守郧县的王光兴却并不愿意随大哥王光昌一起降清。
    在郧县县城被骗开后,他带领着部分不愿投降清军的明军退到了郧阳府南边的房县一带,展开了抗清活动。
    后来汇同部分顺军一直退到湖南,直到二十年后才败亡。
    在这个时空,因李自成被迫在湖北抗击清军,也就延迟了清军接触郧阳府困守明军的机会。
    同时,李定国那边也早就向郧阳府派来了探子,告知了他们外界的部分情况。
    这样一来,即便三四月间,清军攻入襄阳府,并向郧阳府派出了一支偏师,也未能招降这部分困守的明军。
    ···
    徐启元、王光兴在郧县城外见到李定国,又看过了他所带来的监国谕旨,仍觉得不可思议。
    四月份时,一支不足万人的清军偏师进入郧阳府。
    虽然其中八旗军不足千人,且大部分还是汉旗军,满洲八旗大概只有一个牛录的样子,剩余的则都是投降清虏不久的明军或顺军。
    可王氏兄弟在野外与之接战,还是数战皆败,最后只能困守郧县县城。
    就这,还是王氏兄弟所领军队熟悉地理环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