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444章 多尔衮的安排

第444章 多尔衮的安排(1/2)

    卫辉府,新乡。
    阿济格奉命将本部大营设立在此处——据他所知,这是洪承畴给多尔衮的建议。
    作为此番大清与明军大战的中线统帅,阿济格挂征南大将军印,总领河南及北直隶大名府军务。
    不过清国目前已尽弃黄河以南的地盘,故阿济格实际是总领怀庆、卫辉、彰德、大名四府军务。
    新乡虽非卫辉府治,但地理位置却颇为关键。
    其位于卫河河畔,而卫河上游西接清水、丹水,而丹水上游又穿过怀庆及山西的泽州,在怀庆府内与另一条大河沁水亦有河渠相连。
    沁水则是由山西汇入黄河的大河。
    丹水下游则东接淇水、卫河,而卫河则又连通广济渠,可直入京杭大运河。
    淇水上游又在彰德府境内。
    最主要的是,新乡在卫辉府的位置较为前突,与开封府河北区域的原武、阳武、延津、封丘四县都颇近。
    故新乡既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水系运输粮草军备,又可以支应最可能与明军交战的开封河北四县,由此才被洪承畴推荐作,设为中线大军中枢之地。
    阿济格虽然是征南大将军,却并非大权独揽。
    一则,清庭对领兵大将向来都防一手,和大明这边没太大区别。二则,多尔衮知道他这位同胞哥哥缺少智慧,且性格粗暴,并非一方统帅的合适人选。
    只不过,他如今身边实在没有其他更值得信任且合适的人选放在这个位置上,才不得不重用阿济格。
    为了尽力打好这一仗,多尔衮给阿济格安排了两个副手,一为谭泰,二便是勒克德浑。
    谭泰出自满洲正黄旗,为已故一等大臣扬古利从弟,努尔哈赤时期便征战沙场,今年已有五十三岁。
    清国入关前,将领即便不战死沙场,也因为常年征战以及关外恶劣的环境较为短寿,四五十岁病死的大有人在,故而谭泰如今不仅是名将,更是老将。
    相较而言,阿济格才四十一岁,又性格粗暴,行事难免会有错漏。
    有谭泰这位老将在旁看着,多尔衮才能放心。
    除此外,多尔衮这么安排还有另一层心思。
    谭泰原是黄台吉信用的重将,在黄天吉去世后,其先是支持豪格,后又隐约成为福临派系的重要人物。
    多尔衮将其调到阿济格身边,便是为了以防万一。
    至于勒克德浑,虽是代善之孙,年纪却比满达海等代善后面几个儿子都大,且能征善战,最主要的是其在政治战队中,选择了多尔衮。
    如果不是勒克德浑资历终究差了些,且之前在汝宁府大败了一场,多尔衮都想安排勒克德浑做中线主帅了。
    清国给一方主帅配个宗室副手乃是惯例,所以多尔衮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勒克德浑。
    至于负责南线,也即是山东战场的主帅,多尔衮犹豫来犹豫去,还是选择了豪格。
    豪格此前去山东平乱时,便已经恢复了肃清王的身份,其人虽然与阿济格一般,性格较为粗暴,但在战场上的智慧却是要高于阿济格不少的。
    而他与阿济格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亲王身份——值此大清国危难之际,唯有亲王作为一方主帅,才能稳定军心,不堕士气。
    多尔衮同样花心思给豪格安排了两个副手,宗室博洛、老将叶臣。
    叶臣属满洲镶黄旗人,虽然曾经也很受黄台吉信重,却并非黄台吉死忠。在黄台吉去世后,叶臣亦没有选择战队豪格。
    其人今年已五十九岁,在清国将领中已算是高寿了。早年间,努尔哈赤攻打铁岭时,叶臣便随军作战,立下战功。
    所以,严格来说叶臣算是努尔哈赤的人。
    这样的一位老臣,肯定一切都已清国江山社稷为重,所以用他为南线副帅,既可以辅佐豪格,又能令多尔衮放心。
    博洛则是阿巴泰第三个儿子,亦是最出色的一个。
    目前阿巴泰已经病重,随时都可能死去。阿巴泰本身没什么势力,死了后就更不可能给博洛多少政治遗产,能留下的牛录估计也就几个。
    这种情况下,博洛可以说已成无根浮萍。
    再加上其前番虽多铎南征,于扬州之败中有过无功,全靠多尔衮维护才能免罪。
    所以,博洛如今算是彻底投入多尔衮阵营中了。
    有博洛、叶臣在,多尔衮不怕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且博洛又是对大明新军颇有了解的一员总是将领,定可以帮到豪格。
    可以说,多尔衮为了中线、南线的主帅、副帅人选,真的是很费了一番心思···
    堵胤锡在中牟,为了避免军中将士骚扰到城中百姓生活,故意将大营设立在城外,本人也住在营地内。
    阿济格则不同,他所直领的军队都住进了新乡县城中,其本人更是将城内最好的一座宅院选作“帅帐”。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