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568章 柳如是荐才,新闻司谋事

第568章 柳如是荐才,新闻司谋事(1/2)

    时间来到昭武二年五月初四。
    这一日,柳如是按惯例到武英殿向朱媺娖禀报报社相关事宜,并送上明日即将刊发的《大明报》旬半刊。
    如今《大明报》五日一发,朱媺娖还是能做到每期发行前必阅的。
    算是为报刊内容又上了一道保险。
    等到以后《大明报》成为三日刊,乃至日报,她估计就没法这么做了,只能将权利下放。若出了事,也只能事后问责。
    大概浏览完报刊上各版内容后,朱媺娖微笑点头,表示还算满意——尤其是对柳如是的“自传”文章,以及陈子龙的“基层改制”新政宣传文章。
    见柳如是并没有退下的意思,便问:“还有何事?”
    柳如是拱手道:“启奏陛下,如今京报等野报日益猖獗,其屡屡抄袭我《大明报》文章不说,数日前所发表报刊中竟然还刊登文章,讽评朝廷‘禁妓令’。
    微臣以为,这些野报已经到了不得不处理的时候了。”
    说完,柳如是呈上了她所说的那一期《京报》。
    所谓“野报”之言,是指除朝廷邸报、《大明报》外的其他未经官府许可的民办报纸——事实上,在大明朝此时民办报纸皆不向朝廷报备,自然也无经官府许可之说。
    因为大明根本就没有文字出版管理的意识。
    宋有文字狱、清有文字狱,明朝虽然也有(以洪武和嘉靖时为最),但到了明末,风气开放,朝廷掌控力变弱,对民间出版文字的约束力基本等于零了。
    朱媺娖即位后,大明朝廷对各方面的掌控力迅速增强。按理讲,这时候民间言论应该变得谨慎小心的。
    可《大明报》的出现却带来了不同变化。
    因为《大明报》是倡导百姓议论时事的——不仅其内容都是浅显易懂的白话文章,甚至还向民间邀稿,接受商贾广告。
    再加上之后《京报》等少数几个老牌民间“报刊”的跟风效仿,朝廷并没有立即进行打击,便让民间其他群里纷纷学着办报。
    至如今,《大明报》出现已半年多,南京城内其他报刊已经很不少了。
    此番,柳如是算有备而来,在朱媺娖翻看《京报》时,她接着道:“如今民间野报叠出,有的不止是抄录《大明报》内容,像《京报》这般与朝廷政令唱对台戏的也不少。
    更有甚者,歪曲事实,乃至篡改《大明报》上文章内容,误导百姓。
    微臣令人统计过,仅在南京城内外发行的野报,便已多达二十余种。
    我大明文风昌盛,此情况若推及各省,恐怕野报更多,误导百姓者必众。
    故微臣以为,此诸多野报,必须进行整顿、管理,方可使之利民,起开导民智之用,而非误导百姓,为别有用心之徒利用。”
    开春时,朱媺娖就跟柳如是提过整顿其他报刊之事,只是那时《大明报》开办也不过四五个月,报社各方面人才都没培养出来,柳如是难以放心的将报社交给下面,事情就拖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此时听柳如是主动提起整顿“野报”之事,朱媺娖便微笑着道:“要整顿民间报刊,朝廷便需成立‘新闻司’,朕如今手下除了你,可没这方面人才。
    若将你调离报社,迁入新闻司,报社可有合适人选接手工作?”
    朱媺娖本以为柳如是既然主动提出此事,必然是有了合适的报社提举人选。
    谁知柳如是却道:“报社开办不过七個多月,微臣如今仍难以放心。此番奏事,微臣是想向陛下举荐一位适合主持新闻司事务的人才。”
    朱媺娖听了颇为意外,道:“举荐何人?”
    “苏州嘉定人,黄淳耀。”柳如是道,“此人乃崇祯十六年进士,治学时最痛恨八股文章,曾与门人组织‘直言社’,倡导言之有物、经世致用的文章。
    其人虽生性耿直,却卓有才学,尤善诗文。
    《大明报》开办后,其曾以‘水镜居士’为笔名,发表过多篇白话文章,皆获得不俗反响,对报社所推行的白话文是极为支持的。”
    朱媺娖再次露出惊讶之色。
    黄淳耀这个人她其实是有印象的。
    在她与郝光明搜集的诸多明末备用官员中便有此人,只不过网络上查询资料时,她只记住了此人在后世历史上随侯峒曾一起在嘉定起义抗清,事败后与其弟黄渊耀自缢而死。
    却不曾想,黄淳耀在文学上的开明、实用主张,更没想到此世他会对白话文大为推崇。
    想了想,朱媺娖道:“即便黄淳耀可用,你还是要尽快培养出得力人手接掌报社。
    新闻司既成立,朝廷便会开宣传部,皆是其下除新闻司外,还有宣政司、宣教司、出版司、文艺司,所缺人才可不止一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