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569章 整顿?我大明盐政已无整顿的价值了

第569章 整顿?我大明盐政已无整顿的价值了(2/2)

运盐使分司。
    二是在四川、福建、辽东、广东等七个产盐、煎盐地,设立盐课提举司。
    两者并无上下级关系,但前者官职品级普遍比后者高两品。
    且两者都直属于户部。
    然而,到了正统年间,这一套盐政体系就败坏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了。朱元璋所定的开中法已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名存实亡。
    不得已,朝廷只能开始将侍郎、副都御使等中枢次级高官委派到地方上,巡察盐政。
    因为侍郎、副都御使都属于部院高官,故这些官员被称为“巡盐部院”。
    这一套中枢高官巡察地方的政策确实有一定效果,令大明盐政有所起色。
    然而部院高官不可能总在地方上吧?他们部院中还有活儿呢。况且,若是让其专门巡盐,那么与都转运盐使司官员又有何区别?
    于是到了景泰时期,又提出了巡抚兼理盐政的办法。
    最初,确实出了一批能兼管盐政,并且做出政绩的巡抚。
    但并非每个巡抚能力都那么强的——巡抚管一省军政事务已经够忙了,还要再管盐政,整个人得忙成陀螺。又或者顾得了盐政,就顾不了军政事务,总难周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到了成化年间,大明朝廷便专门派出御使,挂佥都御使衔或副都御使衔,专门一地或数地盐政。
    因为这些高衔御使,在盐政上具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可以说权责极大,于是,到了隆庆年间,此类官员又被称为“总理”。
    至天启、崇祯年间,因外患内乱频发,朝廷钱粮缺口太大,尤其是崇祯年间,军费开支成了无底洞,朝廷不得已便将某地盐课所得都充作军费。
    且为了保证盐课收入,给予派遣官员更大权力。
    如崇祯十六年,崇祯就直接超擢黄家瑞(崇祯七年进士)为右佥都御使,督理两淮盐务——这个差遣其实和总督差不多了。
    这些朝廷中枢派遣的高官多是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然而越接近王朝末期,其作用越是有限。
    不仅是因为朝廷威严及对地方的掌控力下降,更因为地方盐业相关利益团体结构日益牢固,越来越难以攻破。
    如此,即便是中枢高官下来,也难以有多少收获。
    至于盐政败坏的根本问题,从一开始大明朝廷就没想,或者说没敢去解决。
    朱媺娖继位虽然算是建立了半个新朝,但实际黄河以南的盐业体系并未遭到太大破坏,这就意味着积弊深沉,很难解决。
    所以,在刘中藻想来,朱媺娖要一下子整顿各地盐司,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手笔了。
    若真如此,他定要劝朱媺娖慎之。
    面对刘中藻所问,朱媺娖却是轻笑了声,道:“整顿?我大明盐政已经没有整顿的价值了。”
    听了这话,刘中藻、林佳鼎乃至徐智虎都不禁一愣,心想:陛下这话什么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