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687章 人杰才俊堪叹,演武外交促谈

第687章 人杰才俊堪叹,演武外交促谈(1/2)

    武英殿。
    身着赤红金龙纹常服的朱媺娖端坐在龙椅上。
    四名大臣进了殿,越过司礼太监之前分两排站定,随即双手合抱,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皆向内,俯身推手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俯身约六十度时方停下。
    此为揖礼中的上揖之礼,又称天揖。
    在礼部的坚持下,如今大臣在非重大、正式场合参见朱媺娖时,多行上揖之礼。
    “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待四人站直了,朱媺娖便道:“对于与荷兰人谈判之事,你们有何看法,都说一说吧。”
    站在前面的两位是鸿庐寺卿蒋德璟以及少卿袁枢,相当于鸿庐寺的一把手、二把手。
    袁枢1600年生,河南归德府人,不仅相貌伟俊,而且善骑射,有边才,多大略。同时又是书画家、诗人、收藏鉴赏家,后来以其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
    后世历史上,高杰在睢州为许定国所杀,便发生在袁氏府邸上。但当时袁枢受命去南方催督粮饷了,并不在。
    早前在崇祯八年时,袁枢在家为父亲袁可立守孝,恰好遭到李自成大军攻打睢州。
    他散财两千两募勇杀敌,并且亲自贯甲蹬城,参与守城之战,力战七天七夜,眼睛都生了疮,终于使得睢州保全,没有陷于李自成之手。
    最后清虏陷南京,袁枢便与好友越其杰一起绝食而死。
    此世朱媺娖继位后,袁枢、越其杰都在南京,后来朱媺娖便委任越其杰为河南巡抚,委任袁枢为鸿庐寺少卿。
    袁枢本以为他被安排了个闲置,并不受新帝看重,曾经郁闷了一段时间。
    等后来知道了朱媺娖对大明四方以及海外的展望,又将外交权柄从礼部移交给鸿庐寺,他才知道自己实际是被朱媺娖委以重任。
    所以他在任的这几年,一直勤勤恳恳,认真做好朱媺娖吩咐的每一件事。
    至于鸿庐寺卿蒋德璟,却是朱媺娖在昭武二年发旨召用的。
    其为1593年生,福建晋江人。
    天启二年中二甲进士,后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因不愿阿附阉党罢官归乡。
    崇祯初年召用为侍读学士,后迁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崇祯十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实际也即是入阁成为阁老了。
    之后又改任户部尚书,再后来于奏对中与崇祯争辩一场,便引罪去位。
    数月后,没等蒋德璟离开京师,京师就被攻破了。
    因为已经罢官,非在朝官员,蒋德璟并不在恭迎李自成的明臣之列。但后来李自成为崇祯发丧时,蒋德璟却参与了扶灵发丧之事,也算是尽了君臣之谊。
    崇祯下葬后,蒋德璟就离开京师,回到了福建。
    福王召其入阁,辞不就。
    历史上,后来隆武帝时期,因同乡大臣一起劝他出仕,他才上任隆武朝礼部尚书。
    但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跟郑芝龙争执被打伤,于是以足疾辞官归乡。
    没多久听说隆武帝死,蒋德璟痛哭之后吞金殉国(另有一说为当月病卒)。
    此人能力且先不提,德行上跟明朝不少大臣相比,已经算得上让人敬佩了。
    不过,朱媺娖召蒋德璟为鸿庐寺卿可不仅仅是因为其为忠良,还因为其能力足以胜任。
    蒋德璟是博学强识,几乎到了惊人的程度。不但熟悉历代典章,而且对九边之事、河漕、屯盐、水利、历律、刑法等,莫不深究,务实学习整理,给后世留下诸多着作。
    如《御览备边策》、《诸边抚赏策》、《御览简明册》、《蓟密山永》、《蓟永三卫考》、《守边乞赏各部落》、《大宁三卫考》等资料类着作近四十本。
    可惜崇祯时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几无可救。蒋德璟呕心沥血编纂的这些着作,为朝廷提的建议,只能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
    除此外,其还留有工作笔记《悫书》,以及不少诗集、文集。
    又为基督教徒,与艾儒略为故交,合作有《西方问答》、《天圆说》、《天问略》以及部分教书,还彷造了地球仪、千里镜,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有着不小的贡献。
    其在朝时,为崇祯提了很多建议,多体现了其爱惜百姓的主张,以及理财治兵的方略。
    这些建议不是像多数文臣那样泛泛而谈,反而犹如后世风格,列举各类资料数据对比,总结,进而得出结论。
    然而,崇祯每每当时被蒋德璟说服,事后却又优柔寡断,多疑不决,使得蒋德璟的建议无一能实施。
    当然,这反过来也说明,蒋德璟的建议大约缺乏足够的可行性,有些忽略了当时的政治、军事、财政等因素影响,以及崇祯的性格。
    郝光明、朱媺娖在了解蒋德璟的信息后,却依旧觉得其人是明末难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