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二十三章 第一辩法,辩朝堂诸臣哑口无言

第二十三章 第一辩法,辩朝堂诸臣哑口无言(2/5)


    面对朝堂诸臣的问责。
    嬴城淡淡的一笑,自己给自己解开胳膊上的枷锁,震声道:
    “魏国亡了,被昔日还是弱小的秦国灭了。”
    “曾经称霸天下的魏武卒像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连沉渣都不曾泛起。”
    “在面对我大秦铁骑之时,衰落的魏国顷刻间瓦解。”
    “而曾经,魏国是何等的辉煌,魏文侯推行变法图强,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
    “那是何等的辉煌,掠我河西之地,令我国人视为国耻。”
    “如此强盛的国家,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从此之后,开始他的衰败之路。”
    “直到,亡国之时,也没有人醒悟。”
    “我大秦不是已经亡国的魏国,但法应于一时之景,绝非千秋适用,更不是一成不变。”
    “我大秦历六世,秦法更是在商君法的基础上,删删减减,修修改改,敢问诸位,陛下。”
    “现在的秦法,比起商君法而言,可曾一尘不变?”
    嬴城早已思虑万千。
    秦法有问题,有大问题,归结为大秦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不为过。
    但这事情,穿越过来的他知道,大秦二世而亡。
    可别人不知道。
    即便是说了,也没有人会相信。
    而他想要改变秦国的命运,改变老爹的命运。
    就必须要面对朝堂诸公,说服这些人。
    如何说服。
    这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下方。
    听到嬴城的话。
    众多的朝臣一个个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起来。
    嬴城以魏国举例,以秦法论述,来表达秦法并非一尘不变的论点。
    这,他们必须得承认。
    其实在所有人的心中,有一个谁也不想去提及的事实。
    ‘娶之以相秦’,这话是商君说的,也是秦法的来历。
    那就是当初商君变法之时所立的秦法,有半数以上,只字未改的照搬了法经。
    而法经,便是魏文侯时期魏国李悝变法的成果。
    取之商法,立为正统。
    但这无法改变,秦法来源与魏法的事实。
    一时间,朝堂的不少朝臣面面相觑,嬴城的话不无道理,竟然找不到理由反驳嬴城。
    “胡扯,魏国变法强于一时,终究是一代明君所得的成果,魏武侯继位好大喜功,魏惠文王继位,任人唯亲却不识得贤能,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诸君皆从魏国出走。
    魏襄王、魏昭王更是资质平庸之流,魏国不亡实乃天理不容。
    而我大秦,六世明君,积至始皇陛下,七代明君,我大秦当如日月浩渺,岂是区区魏国可比。”
    朝堂之上不乏明辨真理,胸有韬略之人,当场反驳嬴城道:
    “况且,法经所述不过半部商君法,而今我大秦秦法,增减有度,早已不见法经踪影,城公子以魏国昔日之法经质疑我秦法,未免管中窥豹,太过于片面了。”
    “彩!”此人话音刚落,便有法生喝彩。
    这完美的反驳了嬴城的观点。
    嬴城以片面的魏国亡国来印证秦法之错。
    但是魏国亡国的本质原因,是因为魏国就只有一代明君,是后世魏国君王为昏君,才导致魏国亡国。
    而法经之论述,更加不可采用,今日之秦法和昔日之法经,纵然取用,却早已大不相同,不能作对比。
    最深处。
    始皇帝也点了点头,也是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如果嬴城想要以此打败诸公,只能说,嬴城将这天下人,看的太过愚蠢了。
    然而。
    嬴城笑了,说的很好,但是,和他想的差不多。
    “说得好。”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但是诸位,陛下,莫不是忘魏国,因何而开始衰败。”
    “昔日之魏国,乃四战之地,齐,燕,中山,赵,韩,秦,楚,宋,鲁等诸国相邻。”
    “与齐国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非战不能避免,与我大秦西河之战,非战不可避免,昔日魏国与周边列国大小战役不断。”
    “魏文侯励精图治的万世根基,因战而亡。”
    “我大秦,至今为止,至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一条国策,耕战国策。”
    “掠夺土地,以战养战,越战越强,百姓不怕打仗,人人想要借着上阵杀敌而发财致富。”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今日,我大秦锐士,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与魏武卒相比如何,四战亡魏武卒,而我大秦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