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之下,皇权位于至上管理天下,其内帝王应权衡利弊,掌握整体战略方向。”
“而只有在此完整的体系之上,再推行国策,才能畅通无阻。”
始皇帝愣神的盯着嬴城,似乎在脑海之中,已经勾勒着一个完整的框架。
国制,官制,人制,法制,帝制。
看似是分离出来的制度。
但实则,相互兼容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结构。
同时。
这样的框架之中,各方的权利清晰了很多很多。
就好像通过这样的框架看上去,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天下。
嬴城停顿了片刻,继续道:
“治理天下,当以大制小,以小衡大。”
“以大制小,由陛下到官员,再到人,缺少管理农业的官员,那便设立农业司,并以郡县乡亭里的国制依次配置官员。”
“同样,缺少管理商业,矿业,教化的官员,依次配置。”
“进而朝廷下达政令,以大制小,令政令通达。”
“以小衡大,由人到官员,再到陛下,一条政令是否合适,非朝堂之论可得,天下各地乡俗等均有差距,政令实施也有差距,如何来定其中的准绳。
不应由上而定,而是由下而定。
乡里入冬以来天寒地冻,开春之际解冻略迟,春耕自然略迟些许,而官员下令强制耕作,稻种冻死耕田之内颗粒无出,秋收之际赋税不能缴纳。
这样的罪责究竟是要让百姓承担,还是要让强行下令的官员承担。
以小衡大,这是官员的过错,而这样的问题在一郡之地普遍发生,便是郡守的过错,这样的问题在天下四处普遍发生,便是朝廷的过错,而身为下达旨意的陛下,便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过错。”
始皇帝默默的点头,呢喃道:“以大制小,以小衡大!”
彷佛死路一瞬间打开了,所有的制度都需要一个上下沟通的环节,而恰恰,这提供了一个上下沟通的通道。
而其实。
这样的通道一直都有,只不过现在被总结说出来,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想要实现这样的治国之念,太难,太难!”
始皇帝忍不住的摇头。
郡县制自商便有之,分封之下各个诸侯国都有制郡县,只不过秦国彻底实行了郡县制。
而在天下一统之后,天下范围之内推行郡县制,所遇到的阻力,非同寻常。
即便是现在,距离他目标之中的天下郡县分布,也有很大的差距。
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再掺杂其他和郡县制一样艰难的国策,就更难了。
嬴城知道始皇帝的为何说难,但是,要是难就不推行了,那对大秦来说就更难了。
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
换做其他时代,想要一次性完成这些事情,必定是天翻地覆不可能完成的局面。
拔出萝卜带出泥,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这个体系最难推行的部分。
但是在这个时代。
反而是最容易的时候。
因为这是一个大乱之后改天换地的时代,到处都迎接着这个陌生的大秦,所有人都在雀跃的吸收大一统之后的信息。
在这样的时代任何体系的推行,都具有可行性,所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国,家!”嬴城低沉的说道。
“什么?”始皇帝也没有听清楚,更没有理解到嬴城的意思。
“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上,沿着黄河和大河两大流域,孕育着我华夏独有的文化,更应该是说是文明,华夏文明!”
“这个文明,以礼而兴起,从有巢氏、燧人氏,到炎黄二帝,至夏商周,漫延两大大河流域,从而才有了如今一统天下的大秦。”
“而这,已经形成了璀璨耀眼而独有的文明。”
嬴城深沉的说道:“如今,大秦成为千古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陛下,不是上天授予的皇帝,而是我华夏文明的大家长,族长!”
“五六口人可称之为家,百十来人可称之为族,十万家,十万族,百万家,百万族,共用构成了大秦这个以一家又一家构成的国!”
“而陛下,便是这个大家的家长,便是这个豪族的族长!”
“受天下之家共用拥戴,受天下之族共同拥护。”
“家里的孩子不听话,陛下就要去管束,家里的孩子去走歪门了,陛下就要去纠正,家里的孩子离经叛道,陛下就要去纠错。”
“华夏之家,陛下为了家里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组建了军队,去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建立了管理的体系,去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