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之论一直以来都是两个争论的重点,究竟是要富民还是要富国,国富民强还是民富国强?”
“其实,没有一个百姓在吃饱喝足之后去想造反的事情,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百姓的来说,什么样的日子才算是把日子过好呢,一代人盖了草屋,下一代人盖了土房,下下一代人盖了砖瓦房,下下下代人盖了羊圈猪圈,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等到普通百姓顿顿吃到肉,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皮靴,或许我大秦已经过了万世了。”
“恰恰相反的是,如李,冯,蒙,王这样的累世勋贵,甚至不需要一代人,十几年的时间便会达到财富和权力的瓶颈,追求不再是富贵衣食无忧,想要继续扩张只有造反可走,分封之路其实就是对待他们这般累世勋贵的唯一出路。”
“只是,天下一统是我华夏文明渊源流传的唯一前进之路。”
冯世杰被传召而来需要不少时间,嬴城便借着间隙再次开始了灌输之路。
而下方。
内史腾,巴晨,田震三人也是听的非常认真,并时不时的点头。
尤其是田震。
甚至在记笔记。
因为嬴城所说,对大秦农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农耕方式,所涉猎的问题,都是非常核心的农业问题,值得深思与沉淀。
尤其是这个农业三辆马车。
如果在此前大秦农业来说,这三辆马车他觉得是农田、农民、粮食。
但现在。
农田和农民不再是硬性标准。
这是需要去思考的,需要去尝试其的正确与错误。
而在他看来。
农业司所进行的农业改变,嬴城是属于民富国强支持者。
这与管仲之学,商鞅之学,大多数的治国国策不同,同样是需要思考和验证。
但正如嬴城所说。
纵观各种小规模叛乱,只有无粮可食而造反的百姓,没有吃饱喝足造反的百姓。
这也是民富国强最大的支撑理由。
普通农户所关注,不过一日两餐罢了!
正因如此,他是赞同嬴城所推行的农业改变。
“只是,这其中还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田震顿了顿,道:“民何以致富?”
“纵然是朝廷减轻赋税,百姓家有余粮,可这,便是农户之家一年之精力,依靠卖粮是根本不可能致富的,粮价是一定要维持在一个贫富都能够购买得起的位置。”
“而百姓除了粮,别无他物。”
“即便如大律令所说,粮食的二次使用,无非麦面,米面,荞面,敷面等,再加稻米的蒸煮食用,糯米的营造使用。”
“粮食的多次使用,米面成各种食物。”
“但这,如果弱化城池地位,以集体化乡里来发展农业,那人人都有自家粮食可食,百姓又怎么会购买别人的粮食,别人做的饭食呢。”
“而到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困境,朝廷需要花费非常大的代价来购买粮食来让百姓致富,因为粮食将成为百姓唯一致富途径。”
听着田震的质疑,内史腾,巴晨都忍不住的点了点头了。
虽然,田震的质疑对目前大秦来说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这争议战略发展,就是要预测将来集体化农业会遇到的问题。
粮食价格波动不能太大,重点发展农业一定会产生粮食富余甚至过多而无法消化。
因为。
农业发展难,但真正稳定之后推动农业,其积累的速度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拍马不及的。
天下无大灾,朝廷减轻赋税,只需要三年,百姓粮缸便能装满!
甚至上等良田,只需要一年收成好,就能装满粮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嬴城笑了笑,对于田震的思考,他必须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的就是粮食过剩。
“所以,在大秦国策上,也要有三辆马车,农业,商业,工业!”
“农业规划之中,是需要战略调整粮食种植的,稻米,小麦,粟米,豆麻等农作物,进行地域性规范,以此产生区域性粮食种类稀缺。”
“就以咸阳频阳,雍城,骊邑三地来说,在频阳只种植稻米,在雍城只种植小麦,在骊邑只种植豆麻,频阳的稻米就需要运送到雍城骊邑,雍城的小麦就需要运送到频阳骊邑!”
“由谁来运送呢,自然而然,商业就参与其中,但商业也需要利润,所以,频阳的稻米五钱一斗,商人运送到雍城售卖,就需要六钱,八钱,乃至十钱一斗。”
“可是呢,维持粮价稳定,就必须要规定稻米在频阳五钱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