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207章 农夫犹饿死

第207章 农夫犹饿死(2/3)

有,但比较少,因为家家户户的租用……嗯,关内侯府的耕牛,今天租借这,明天租借哪,借着借着就种完了。”
    “但现在,耕牛就这么多,要集体大家就一起劳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现在的这种情况,用人力拉。”
    赢才说罢,变不再多做解释。
    有些事情的好坏是说不清楚的。
    站在县衙的角度上,的确,春耕一个月的时间内,存在着大量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很多人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还没有耕牛,只能人力拉种。
    但是在集体化耕作之中,就如同现在人力拉耕和耕牛耕种两种情况,这是一定存在劳力不公情况的。
    不过。
    大家都充着免田赋来的。
    就冲着这份免田赋,再加上那一千三百石粮种,便没有人说怨声载道的区别不公了。
    “雍城里这里的田地相对来说集中,大规模的耕种还行,不过必须得注意轮换耕种,不能以压榨的方式驱使劳力,你得注意这个问题。”
    嬴城点了点头,并没有大发爱心的上前阻止那些以靠人力耕种的行为。
    滥发爱心是需要用对地方的。
    这个时候发爱心,严格贯彻牲口种田的制度,是不可能种完的。
    再说了。
    相对来说。
    不管是集体化还是私有化耕田,都存在耕牛不足的问题。
    一头耕牛的价值太贵了。
    虽然一直以来朝廷都在养殖耕牛,但一头耕牛成年需要三年,能薅着用的也就五年,之后耕牛就不行了,有些耕牛能活二三十年,但就跟人老了之后干不动重活的一样。
    黄金时期也就八到十年的时间,接着就要轮到被淘汰的命运。
    要知道。
    一旦开始春耕,一头牛几乎每天都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天劳动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要持续一个月之久。
    也就是说从早晨五六点开始,到晚上的七八点,连续一个月不会休息一天。
    再加上天下太大,始皇帝二十七年的时候,往济北调动了近二十万头耕牛开发济北平原,这才有了济北产粮区的形成。
    咸阳的情况就这么个情况了。
    不用人力拉根本不可能完成春耕。
    只能说。
    大力发展畜牧业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
    至于现在。
    “下官明白!”赢才郑重的点头。
    嬴城没有再问询,而是骑上战马行走在乡里中的小道上,开始四处乱转。
    主要是巡查春耕的问题。
    并不是说要让他发现什么问题,而是要引起各个官员的重视。
    只有官员重视某个问题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农耕的进步。
    在这个时刻。
    哪个县府的县丞要是坐在府衙里面喝大酒,他保证拔其一层皮出来。
    决不轻饶。
    在秦国可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平地棱的事情也很重要。
    因为私有化田地的情况,每户田地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散块的田地,同一平面上半部为水渠,水渠下面是一两亩的田地,田地与田地之间用四五尺宽,四五尺高的地棱隔开,各自认自家的田地。
    而上下地之间,则是围绕着一整个平面水渠,水渠绕到尽头再折返回来,在下一个地棱处回流过来,往返反复,形成了一大片的田亩。
    而现在平整的,主要就是一个平面内的田地,然后在最下方修建一丈多高的地棱。
    这自然是为耕种之后的浇水做准备。
    在这方面,甚至不需要朝廷明令去修建。
    只要是种田百姓都知道及时的处理地棱的问题,而在一个田地之中,上有进水口能及时断水,下有出水口及时泄洪,堤坝后背的土不能取,在修建堤坝的时候需要往土棱土里面种一些唆草,唆草根系发达可以有效的加固地棱,这些对常年耕作的百姓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
    再者!
    这可不是在高耸的荒山上开田,需要弄成阶梯状。
    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边角,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土地。
    自古以来!
    百姓选择住址和耕地的时候,都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水二山!
    依靠水资源充沛之地选择良田,有水才能有田,而水往地处流,没有人傻到将田地开垦在高山上面,没有水长个屁。
    将居住的地方修建在山脚,半山腰,高处,这能有效的防止水患和有效的开垦耕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见到此情此景,嬴城不由的就想到了这句堪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