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 第376章 冬季必备的牛杂煲,一口下去暖暖和和,超过瘾!【求订阅】

第376章 冬季必备的牛杂煲,一口下去暖暖和和,超过瘾!【求订阅】(2/4)

酒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得放高度白酒,这样才能将异味带出来。
    郭卫东倒酒时候对林旭说道:
    “放白酒也是有讲究的,别放酱香型,酱香型的白酒味道重,会染在食材上,最好的其实就是普通二锅头。”
    酱香型?
    记得茅台是这种味型的酒。
    哈!您真是多虑了郭总厨,谁舍得用这种理财产品焯水啊。
    随着锅里的温度升高,水面上的浮沫逐渐多了起来,郭卫东拿着勺子,将浮沫一一打出来。
    等到锅里的水烧开,再煮几分钟,彻底没有浮沫才行。
    接着将锅里的牛杂全都捞出来,用温水再清洗一遍,尽可能的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处理完这些后,大家把各自要用的食材拿走,开始改刀准备做菜。
    “做牛杂煲时,牛杂切的可以随意点,不能太小,不能切丝,最好是块儿、段儿、片儿这三类。”
    郭卫东拿着牛肺改刀时,林旭也拿着菜刀,将牛肠切成了小段。
    旁边,袁德彪在小心的刮着牛舌的舌苔,为做炭烤牛舌做准备。
    而师兄谢保民则拿着一截生牛肠切成细丝后放在水中泡着,貌似又有了什么烹饪方面的新点子。
    至于其他总厨,也各忙各的。
    牛杂改刀完毕,郭卫东没有直接做,而是拿来一个小盆,开始调做牛杂煲要用的料汁。
    “今天准备的牛杂有点多,柱候酱差不多得这一勺,花生酱不能太多,多了腻,是柱候酱的一半就行,另外还要用到红腐乳,得四整块,另外再盛点腐乳的汤汁出来,增加煲的风味。”
    他依次往盆里放了柱候酱、花生酱、豆腐乳、还有一点点的磨豉酱和海鲜酱,后两种的量很少,只起到一点提鲜作用。
    全都放好后,再放一小把白砂糖,用勺子搅拌均匀。
    “要是在饭店里上这道菜,最好直接调成焖酱,这样用的时候直接用勺子盛就行了,不用再这么调制,耽误时间。”
    看到这里的时候,林旭就觉得,这张烹饪学习卡是省不了了。
    别的不说,光这个酱的调制,就是他做不来的。
    这类菜品的核心就在酱里面,量的多少和配比的不同,会让菜品的味道和口感南辕北辙。
    】
    人生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啊,该用外挂时就得用外挂,不能过分高估自己的力量。
    把酱料调好后,郭卫东又切了一些葱姜,准备开始制作。
    他将炒锅放在灶上,里面倒入一些花生油,烧热后放入葱姜,再将牛杂一股脑倒进锅里开始煸炒。
    “牛杂异味重,除了焯水,也可以用煸炒的方式去除异味,同时把食材本身的香味炒出来,但不能炒过了,否则会起反作用。”
    约莫牛杂的水分减少后,郭卫东顺着锅边淋入一些米酒,再翻炒几下。
    等酒气在锅里升腾而起时,他将调好的焖酱倒进去,将酱料拌匀,接着倒入没过食材的开水。
    牛杂炒热后不能放冷水,否则会让肉质收缩。
    而加开水,则能让牛杂的肉质更软嫩,更容易炖好。
    加入开水,郭卫东端着锅,直接倒入了旁边已经烧热的大号瓦煲中,放入两个八角几块冰糖,开始小火炖煮。
    “大概两小时就能做好,出锅后林师傅可以好好尝尝,烹饪不光要多看多练,还得多尝,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林旭点点头,将这话记在了心里。
    接着,郭卫东又将一根牛骨拿来,准备和天麻一起炖成天麻牛尾汤给大家喝。
    对于粤菜师傅来说,吃饭时候没有一道汤那简直让人浑身难受。
    所以趁着牛尾没人用,就主动加了一道汤菜。
    而另一根牛尾,则被何宝庆拿去做传统的红烧牛尾了。
    两小时后,膳食部的廖金明和白鹏博一人提着一罐红泥封口的白酒进来时,总厨们全都在忙着做菜。
    郭卫东打开瓦煲的盖子,里面顿时飘出了浓郁的鲜香味。
    林旭凑过去看了一眼,牛杂已经变得红色红润,在锅里颤巍巍的,而原本满满一锅的汤汁,则被炖得不到半锅。
    浓郁的鲜香味和酱香味,让他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但这会儿的牛杂还不能吃,郭卫东将切成滚刀块的白玉萝卜倒进去,搅拌一下,让萝卜被汤汁浸泡着。
    “再炖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想吃辣的,可以在出锅前几分钟放入一些小米辣和二荆条,不仅增加辣味,还能把青辣椒的鲜味融入到牛杂中。”
    林旭一听,好奇的问道:
    “那要是想吃酸辣味儿呢?”
    “放剁椒或者泡椒,总之,辣味要在牛杂完全炖好后再调,这样牛杂本身的香味才不会被压住。”
    又学会一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